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啊!”于飛回過神來,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沒有,這裡的藏品讓我非常驚歎。只是大部分我卻不瞭解其來歷。”

愛麗絲輕笑出聲。她倒不是笑于飛見識少,恰恰相反,于飛的這種坦誠是她非常喜歡。和阿伯特相比,于飛率真,坦誠,和他在一起非常舒適。似乎兩人已經是認識很久的老朋友一樣,默契於心。

“於,您是在委婉的批評我的藏品中貴國的藝術品太少嗎?”愛麗絲笑道。

“不,不,當然不是。”于飛連忙否認道。其實愛麗絲的藏品中中國藝術品的數量稀少雖然讓于飛有些失望,卻也讓他心裡舒服了一些。當初火燒圓明園的就是英法聯軍,因此英國搶掠的中國藝術品也非常多。現在英國市面上流通的古玩大部分都是當初從中國搶劫去的。于飛之所以如此的黑索斯比,永樂青花梅瓶雖然是導火索,但是從根本上還是索斯比不顧中國人民的感情公開拍賣中國的古董!

“不過,雖然我這裡中國的藝術品不是很多,但是卻有一幅非常珍貴的畫作哦。”愛麗絲微微有些得意的說道。

“哦?”于飛一愣。進入收藏室的時候,他用混沌之氣粗略的探測了一下,但是並沒有什麼發現。于飛在有意識的提高自己鑑賞藝術品的能力和品位,因此並不想事事都依靠混沌之氣。因此于飛沒有逐件的去探查,也就沒有發現有什麼珍貴的畫作。

愛麗絲嫣然一笑,又對巴法亞說道:“巴法亞先生,聽說您對中國的藝術品也很有研究,要不要一起品評一下呢?”

巴法亞謙遜的說道:“慚愧,要說對於中國藝術品的鑑賞水平,恐怕老朽要遠遠不如於先生的。”

于飛能在柏夢塞早市發現十六幅珍貴的畫作,巴法亞對他非常推崇。因為巴法亞清楚,即便是他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試想一下,一個攤位上的畫有上百幅,雜亂的放在一起,即便是有人運氣好撞見了,恐怕都不可能分辨出來。

“巴法亞先生,您這可讓我有些無地自容了。”于飛說的是實話。如果沒有混沌之氣的幫助,于飛的鑑定水平估計也就和阿伯特相當,比之於愛麗絲公主都要差插上不少,更別說是比巴法亞了。

“愛麗絲,到底是什麼畫作,竟然如此的珍貴呢?”愛麗絲的神秘也讓于飛生出了好奇,同時也有幾分期待。而且在愛麗絲公主的要求下,于飛也不再和巴法亞一樣稱呼她為公主殿下,而直呼起名。

“請跟我來。”愛麗絲蓮步輕移,帶著巴法亞和于飛走進了收藏室中的一個四十多平米的小隔間。

隔間中的藏品並不多,也就十多件的樣子,但是于飛可以看出這些藏品的價值要比外面要高出很多!

一進來,于飛便被正對著門的一幅畫卷給吸引住了。(未完待續。。)

第352章 《洛神賦圖》

ps: 紅綠燈再求支援!!

那是一幅絹畫,長大概在六米左右,寬大概在三十厘米上下。畫中的人物肩若削成,腰如約素,飄飄欲仙。整幅畫卷彷彿是一本連環畫一樣,講述了一個千古傳唱的邂逅。

看到這幅畫,于飛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來。

“這是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摹本?!”于飛難以置信的說。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與與唐代韓滉的《五牛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作品並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名氣非常之大。但是可惜的是,此畫真跡已經失蹤,現流傳的版本皆為摹本,分別藏於遼瀋省博物館、京都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院等處。于飛在參觀故宮博物館的時候看過這幅畫,因此一眼便認出來了。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創作的。《洛神賦》原名《感甄賦》,主要描述了曹植早年與當時蔡縣令甄逸之女甄宓的感情故事。甄宓後來嫁給了曹植之兄曹丕,生下了明帝曹叡後,慘遭迫害致死。洛神是傳說中的伏羲之女,溺於洛水而化為神,世人稱之為宓妃。據傳曹植獲得宓妃遺枕,感嘆之下作此賦以抒發對其愛慕之意以及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願的惆悵之情。

顧愷之領會了曹植原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在畫中隨著情節的不斷展開。所繪宓妃顧盼生姿、情意綿綿的表情也恰到好處。畫中人物安排疏密得當,在一幅畫面中展示了不同時間和空間的變換。如畫中二人初見的一幕,曹植站於岸邊。痴情地望著遠方水上的洛神,她飄動的衣帶、凌波微步的美麗身姿凸顯了她的仙氣,而其對曹植的愛慕之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