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1部分

,走得完全可以更從容一些,就像現在這部紀錄片,你剛剛提到的IMAX技術,我覺得十年之內都很難得到推廣運用,他現在就把它拿出來,是不是太著急了一些?”

何貫昌兩手一趟,“所以我說他就像一個謎,其實我們從來就沒有把他真正看懂過。”

鄒聞懷、何貫昌這邊已經由紀錄片討論到林宥倫身上,而另一邊,黃立成、陳然的話題卻還繼續停留在紀錄片裡的內容上。

“這是滇省的迪慶,和我一個大院長大的朋友以前在這邊的部隊裡呆過,回來的時候還給我帶了一包上面說這種野生菌,不過是曬乾的,感覺味道一般,新鮮的烤出來真有那麼好吃嗎?”陳然看著銀幕皺眉說道。

“在香港的高檔餐廳裡能夠賣到幾百塊一盤,你覺得呢?”黃立成倒並不懷疑紀錄片裡所說的事情,因為市場價格是最能直觀表現一種東西價值的標尺,當然拋開運輸成本,片中提到這種松茸的價格也是貴得驚人。

陳然點點頭,然後提醒說:“那你可就要趁著這部紀錄片還沒有大範圍播出的時候,趕緊給中央打個報告,提醒當地政斧這東西的價格,讓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宣傳,不要讓當地的百姓把這東西隨便就給**賣了。”

陳然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他把這件事想得太簡單了。

“你沒看紀錄片裡說嗎?當地松茸產量太大,而且不易儲存,在現在銷售渠道不通暢的情況下,想賣上價格也不容易啊。”黃立成指出說。

“總應該想想辦法,做得好了也是一項外貿創收啊。”陳然提了這麼一句後,也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

銀幕上的紀錄片講完了松茸這個內容,接著又講到了浙省的冬筍、滇省大理北部山區的井鹽以及鄂省的藕,但這些故事並不是單純地講述這些食材,而是透過踩松茸的少數民族少女卓瑪、挖筍人老包、採鹽醃製火腿的老黃以及挖藕人兩兄弟,透過講述他們的故事,來折射出不同地域中國人的真實生活狀態。

半個多小時的紀錄片結束後,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只不過下一集要到明天才播放,不少人已經開始四處打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