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部分

觸的還是娛樂圈和文化界人士,所以代表團中,和他有共同話題的人並不多。

代表團包機直飛北。京,總共三十幾人的代表團,連頭等艙都坐不滿,上飛機後各人都不用找座位,關係相熟的坐在一起,像林宥倫這樣和所有人都不熟的,就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坐下。

閒來無聊,林宥倫翻開一份報紙打發時間,這時卻有一人走到他面前,很不確定地喊了一聲:“林先生?”

林宥倫抬起頭,站在自己面前的中年男子大概四十來歲的模樣,半眯起的眼睛顯示出追根究底的神情,略微遲緩的動作使人感到幾分雍容的文人風度。

林宥倫印象中不認識這人,但他還沒有來得及發問,對方就搶先說道:“真是林先生,太巧了!”

林宥倫有些尷尬,對方一副和自己很熟的樣子,弄得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不認識對方。那人大概也察覺到了林宥倫的想法,自我介紹說:“鄙人吳思源,有幸和林先生同行,還請多關照!”

林宥倫客氣地和吳思源握了握手,“沒想到吳先生也是代表團成員,幸會幸會!”

吳思源馬上擺擺手,“林先生誤會了,這次我只是個隨行人員,可不敢以代表團成員自居。”

吳思源這次去北。京,是找北。京電影製片廠商談合拍電影的事宜,正好遇到香港工商界代表團包機北上,而吳思源又和大陸駐港辦的官員相熟,駐港辦就給他安排了一個代表團隨行人員的身份,讓他隨團出發。

香港電影人北上拍片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之前因為臺灣市場的考慮,大多都是偷偷摸摸,現在兩岸關係趨於和緩,北上開荒的香港電影人也越來越多。吳思源是最早進入內地拍電影的一批人,對內地情形也比較瞭解,而且和官方打交道也多,很多事情做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林宥倫這次北上,有些不方便直接出面的事情,倒是可以讓吳思源代勞。而吳思源上次透過關芝琳沒有能夠和林宥倫順利搭上線,這次有這麼好的機會,自然不會錯過。

兩人彼此都有親近的意思,自然便坐一起聊了起來。

(未完待續)

第233章 碰壁

吳思源將右腿抬起來放在左腿膝蓋上,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坐姿,身體微微朝林宥倫這邊傾斜,“怎麼,林先生對大陸市場也有興趣?”

林宥倫眉頭一挑,不置可否地說道:“何以見得?”

在如何看待大陸市場的問題上,林宥倫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都是模糊,或者說大多數香港電影人對這個問題都缺少一個明確的認識,更多是在迴避。

站在《明報》的立場上,林宥倫的態度可能會偏向於中立,但作為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電影人,中立的態度對他而言又是不合適的。

臺灣和大陸的關係還處在破冰期,林宥倫此番隨團北上,應該是向香港電影人釋放某種訊號,即便林宥倫本人並沒有這個想法,但別人也會這樣來解讀,至少吳思源是這麼認為的。

“那吳先生進入大陸拍戲是為了什麼?”林宥倫反問道。

“賺錢?”吳思源啞然失笑,“林先生可能對大陸的情況不太瞭解,大陸雖然在進行改革開放,但電影並沒有納入開放的領域,對於意識形態方面,大陸一直控制得很嚴格,可以說大陸電影市場現在完全處在一個封閉的狀態。香港電影要進入大陸,唯一的可能就是走合拍片的路子,而且合拍的手續非常複雜,一般都是跟某一個製片廠合作,表面上合作,其實是拍完以後,內地版權是要送給他們,他們出一點點的勞務費。”

“所以像我這樣進去拍電影的人不多,我進去其實更多為了取景方便,因為香港地方很小,你拍武打片根本沒地方,臺灣、韓國,我都已經拍的太多了,所以能進入內地拍動作片,我覺得對提升電影的水準是很有幫助的,我也沒有想說要拿內地的收入版權,而以內地現在的經濟水平,其實也賺不了多少錢。”

林宥倫知道吳思源說的都是實情,但吳思源本質上還是一個電影商人,無利可圖的事情他是不會這麼上心的。

“現在沒法賺錢,但五年或是十年之後呢?擁有那麼龐大的人口基數,未來大陸電影市場的潛力絕對不輸於北美,吳先生在進入大陸之前,應該早就考慮到這一點了,我沒說錯吧?”

吳思源豎起大拇指,恭維道:“林先生果然慧眼如炬!”

吳思源沒有否認,林宥倫也沒有和他拐彎抹角的意思,“不瞞吳先生,我這次北上,就是想試著說服大陸高層,開放引進港片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