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相互打擂,贏得的那方從輸的那方搶走了500萬票房的觀眾,贏家票房到了2000萬,輸家票房只剩1500萬。兩部電影避開時段上映,加起來票房該有4000萬,可因為惡姓競爭,500萬票房就這樣被沒有了!”
林宥倫一番分析之後得出結論:“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香港電影市場上便只能有一家院線存在!”
邵毅夫不解地問:“美國也是好幾家院線同時存在,可為什麼沒有出現你說的這個問題?”
“因為美國的反壟斷法案規定,電影公司不能同時擁有院線,幾家院線雖然是競爭關係,但暗中都有默契存在,票房大賣的影片一般都會錯開檔期上映。香港不可能出臺這樣的法律,而且市場就這麼大,一家院線就足夠了。”
在林宥倫看來,香港的院線制度是導致港片衰落的重要原因,便想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
後世邵氏停產讓位德寶,但香港電影市場仍由三大院線主宰,直到1988年又出現了一條新寶院線,不僅打亂了原有的格局,而且為港片衰落埋下了伏筆。
本來多出一條院線,對片源的需求增加,票房總額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但實際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潛力已經被三大院線全部挖掘出來,林宥倫口中的這個“餅”沒有變大,分“餅”的人卻多了一個,大家為了多吃一口,自然會想盡手段,無節制的惡姓競爭,後果就是“餅”在無形中變小了。
更嚴重的是,以前排不上檔的那些低小成本製作的劣質電影也有機會在影院公映,越發導致濫拍現象嚴重,而觀眾的消費力又趕不上港片迅猛增長的步伐,“餅”不是變大而是變小了。
到了1993年,香港電影市場出現了五家院線混戰的局面,看似熱鬧,真正的實力卻被分散了。好萊塢大勢已成,西片搶灘登陸,港片毫無招架之力。《侏羅紀公園》在香港上映取得6000萬票房,一舉打破港片連莊本土票房冠軍幾十年的神話,此後西片年年壓境,港片節節敗退。
邵毅夫不知道後世這段“港片落難史”,林宥倫要說服他,還得從改變香港電影山頭林立的現狀開始說起:“將所有院線整合成為一家,電影公司便可以專注於電影製作,院線根據每部電影的優劣好壞排出檔期,再根據上映後影片的票房表現確定放映時長和場次,優勝劣汰,去蕪存菁,這無論是對各家電影公司,還是整個香港電影產業都極大的好處。”
邵毅夫明白林宥倫的意思,以前“餅”放在那裡,大家毫無規則的去搶,爭得頭破血流,然後“餅”被揉碎了,掉在地上的部分就不能吃了。現在多了一個裁判,“餅”該怎麼分由他決定,大家吃多吃少憑本事說話,這樣“餅”就不會在無意義的爭鬥中被浪費。
林宥倫這一番話,卻讓邵毅夫心裡有了別樣的想法。
“你真不打算自己開電影公司?”
林宥倫很肯定地點點頭,“規矩由我定,那麼我自己就不能帶頭去壞了規矩,況且我如果要拍電影,並不一定要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隨便找一家電影公司合作就好,賺錢不會少,而且還省事。”
“院線我可以轉給你,但我要保留20%的股份在裡面。”邵毅夫直接開出了條件。
這回輪到林宥倫疑惑了,“邵氏院線不是隻租不賣的嗎?”
“租給你十年,等你將其他院線都收服了,邵氏院線又該何去何從?”邵毅夫卻是想明白了,以其等林宥倫後面逼宮,不如自己主動退一步,現在便將院線賣給他。如果林宥倫真的能夠整合香港院線,又不打算直接涉足電影公司,邵氏剝離院線業務之後卻不用真的停產。
邵毅夫本來已經打算要徹底放棄電影業務,可林宥倫的整合院線計劃卻讓他心思又活絡了起來。
林宥倫既然說出讓所有電影公司都各憑實力來搶檔期、搶票房的話,邵毅夫控制著無線電視臺,手上有大把的藝人資源,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難道還怕爭搶不過其他的電影公司?
在邵逸夫看來,邵氏能否東山再起,希望卻是落在了林宥倫的身上。
(未完待續)
第128章 合縱連橫
院線轉讓的細節還沒談妥,包廂外面卻響起了一陣吵鬧聲。
其中一個聲音是阿豪的,態度很堅決:“潘先生,你真的不能進去。”
潘笛生不耐煩的聲音中透出一股焦躁:“你讓開,今天我一定要見邵先生!”
“我們老闆真找邵先生有急事,你進去和邵先生說一聲也好,不讓進門是怎麼回事?”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