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郭舒林也是有其他的渠道能得到一些資訊,再說了,立信公司在外的投資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得事,也不必要藏著掖著,反而是會叫人心中生出其他的想法來。不過他現在心情不佳,也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心思給郭舒林細說什麼,再則,也沒有這個必要,就簡略回了一句。
郭舒林點了點頭:“中海畢竟是國際性的大都市,他們那裡無論是城市建設或者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是要和國際接軌,向最高標準看齊,這是我們樂雲所不能比的。”
韓易聽著郭舒林這說的就是套話了。
實際上對於郭舒林的這說法,韓易並不是完全認同。真要說一個城市的基礎建設和行政管理如何如何,雖然說是和這個城市規模及其城市地位脫離不了關係,但最主要的還是和當地掌權的行政管理者有關。
所謂上令下行,令行禁止,公僕思想等等諸多方面,要想做到哪個程度,是得過且過,又抑或是真把自己歸結於服務大眾,服務人民為最高準則,歸根結底,和官員們的當政思路無不關係。
實際上現如今很多老百姓還真的是沒有這麼高的要求,只求吃、拿、卡、要能夠少上一些便心滿意足了。
不過此時韓易也不好出口辯論,更不能出口反駁,他也只是一個小商人,政府部門如何辦事,樂雲市政府部門如何辦事,怎麼還輪不到他來指手畫腳。
既然不想辯駁,韓易輕笑點頭帶過,轉頭問道:“我聽說,郭總有意要啟動工業區的三期,不知道這訊息是不是真的啊?”
韓易也是從前幾天才從曾慶華的嘴裡得到這個訊息。郭舒林接手鹽林工業區之後,就有意要在這上面做出成績來。
今天郭舒林特意邀請,肯定不會是如他所言真的是心血來潮要請自己吃飯。然而聽他東說西扯繞了半天,卻到現在還沒說出他真正的意圖來。韓易原以為郭舒林此來是要代表趙斌對立信公司先前的小動作來興師問罪來了,也想著如何應答。但聽著郭舒林的話音裡,卻又好像沒有這個意思,一時也拿不定郭舒林到底想著如何?
剛才回想起郭舒林的感嘆,腦裡突然閃過,不禁出言試探道。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速之客
鹽林工業區立項至今共經過兩次規劃,第一次還要追溯到五六年前,但當時也只是一個模糊的規劃,根本沒有實質性可操作的內容存在,只是為了找個政績的由頭,申報而申報。而第二次則是趙斌空降後再次推動,不得不說,趙斌是能做事的人,第二次的工業區規劃特意請了省城的專家來樂雲市進行實地勘察論證,從而得出一系列翔實的資料來,比起第一次那純屬拍腦袋般的模糊規劃來說強了不止一丁半點。
根據省城專家的建議,當時的鹽林工業區共劃分為兩期工程進行開發,一來可以減輕政府一次性的資金投入量,另外也是為了儘量減少開發風險,一旦開發程序不順利,也不會對樂雲市經濟造成太大的損失。而如果一期成功之後,那麼二期工程自然也能從中再度汲取更趨於完善的經驗。
兩年前一期工程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經過招投標,然後立信公司突然間橫空出世,在眾人冷眼中接過這個盤子,經過一系列的操作下,結果可以說是取得了遠遠超出預期的成效。也正是有了一期工程良好的開頭,雖然說現在這二期工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至今還沒正式開始動工,但是根據各方面反饋的資訊來看,前景需求也是一片光明,也根本不用擔心出現當初那一期工程無人問津的那種局面。相反,只要操作得當,恐怕銷售情況不僅不會遜於一期,甚至是有可能出現一廠難求的情況。
這也是某些人對立信公司完全把持鹽林工業區的開發提出異議的根本所在。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乏聰明人,鹽林工業區蘊含的價值,早就有人計算得一清二楚,面對巨大的利益,自然有許多人著急著想要擠進來分上一杯羹。
有一期的成功例子作為鋪墊,再收集綜合市場的反饋後,郭舒林就動起了心思,想著能夠趁著這個良好的契機,再次擴大工業區的開發規模。
郭舒林應該算是個有政治抱負的人,跟著趙斌的身邊,一直勤勤懇懇,也是個能做事的人。他提出的想法,首先是把鹽林工業區改名為濱海工業區。不要看這小小的改名,名稱一改,整個工業區就能從根本上跳出原先鹽林鎮的侷限,然後再向南片拓展,徵用大約一千畝左右的灘塗地,用於開發三期工程。鹽林工業區往南片的灘塗地還有許多,近幾年來樂雲市的輕工業經濟發展較快,過去那種靠海吃海的境況有了極大的改善,再加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