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現在查先生髮話,我能不答應麼?千字一百五就一百五,這個我答應了,包括之前的,也是這個價格。
這點我們就不用多討論了,我們現在還是談談出版的事情吧。要是出版能有七本,但我並不同意七本一起出,這樣對我們雙方都不好。萬一這本書銷量差,那明報不是虧本了麼?我覺得還是一本一本的出比較好,看銷量來出版,好壞由市場而定,而不是統一的價格,沈先生你看怎麼樣?”李明豹一副為明報考慮的模樣,讓沈寶興最後的僥倖也沒了。
別看之前他說七本同時出版,看起來好像是非常給李明豹面子,顯得明報十分豪氣。畢竟七本同時出版,對於明報來說,還是有風險的。
在出版界出書,除非是像金庸古龍這一類的人,有著廣闊的讀者群支援,全本出版有保證,一般的新人,出版小說,出版社都是拿一兩本先試水,成績好,那後面的就繼續出版,要是成績不好,那不好意思,後面不論你有多少字數,都得腰斬,不腰斬,那出版社就得虧本。
所以七本同時全本出版,對於一般的新人來說,絕對是頂好的待遇。但李明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這本書,可不是一般的書。後世出版的時候,在大陸那樣盜版橫行的地方,都能出版一千多萬冊,這樣的成績,那絕對是經過了市場的考驗。
即便是現在出版的是香港,但以明報的發行渠道來說,東南亞一帶的華人區,和臺灣地區,他們都是有發行渠道的,即便賣不了一千多萬冊,但是上百萬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所以,李明豹壓根就沒有想過這本書出版,出版社會虧本。
既然不會虧本,李明豹自然就不會答應七本書同時出版,畢竟如果那樣做,出版社在承擔風險的時候,也會對作者壓價,分成會少很多,白花花的錢從自己的手裡面溜走,李明豹當然不能裝作沒看見。這些事情雖然對於現在的出版社來說,還是些比較隱秘的東西,但有來自三十年後的記憶,再加上一個白度的李明豹,這些東西完全就沒有任何秘密可言。明報想要習慣性的壓價,遇到李明豹這個門清的人,自然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
最後,沈寶興和李明豹依舊達成了出版的協議,但這個協議在沈寶興的眼中,那絕對是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對於一個新人都能拿到這樣的協議,沈寶興都不知道等會兒回去該如何給查先生交代。而這次之後,沈寶興就堅決的不和李明豹談判了,即便是一後再有合作,沈寶興也沒有親自到場過的經歷,因為和李明豹談判實在是痛苦的回憶。o
第二十四章 八零年的春節…總結
不得不說,明報的動作那是相當快的,即便是在香港這樣講究效率的地方,明報的工作效率,依舊讓人羨慕。十四號才達成協議,十五號簽訂正式合同,十八號明報就刊登了的出版公告。
第一本的冊印數量,居然達到了二十萬本的數量。別看二十萬本好像並不是很多,但對於明報來說,已經是很大的一個數量了,在李明豹之前,明報從來沒有過把新人的書冊印那麼多的經歷,更何況這還是歷史型別的書籍,而不是武俠小說,受眾面積並不是很廣。
即便是冊印那麼多,二十萬本在那麼多個區域當中,居然賣脫銷了,這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當然,能有這麼好的銷量,也得益於之前這本書的熱潮,再加上很多華語地區,除了大陸之外,都在賣這本書,所以顯得異常火爆。
書火爆了,明報的動作也不慢,繼續又冊印了三十萬本,才算把市場給填平了。而之後更是聽從李明豹的建議,把這本書翻譯成為日文,在日本又火爆了一把。雖然日本近代對於華夏的歷史不屑一顧,但對於古代的歷史,興趣卻相當的高,尤其是三國這段的歷史,他們更是非常感興趣,雖然寫的是明朝的歷史,但在日本還是有很有市場。
這本書讓明報賺了大錢,李明豹這個作者當然也沒少吃肉,單單版權就收了八十多萬的港幣,而且還是在春節前收到的。明報這速度,李明豹還真想給它三十二個贊。
而且李明豹還知道,這八十多萬港幣,還僅僅是一個開頭,有七本書,現在才印一本,而且還有一些錢沒收上來,後面六本每一本基本都能給他帶來一百萬港幣的收入,七本書,就能有七百萬港幣。當然,這個錢肯定還要等一兩年才能完全的收回來,而再版也需要給錢,最後這本書,或許能夠給他帶來上千萬港幣的收入,但那需要很久的時間。
有了這些錢,李明豹對於接下來拍電影的啟動資金,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別看還不到一百萬港幣,投資電影好像不算多。但李明豹第一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