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這次談判本就受到高層重視的原因,談判越快越能顯得雙方的能力強,另外也未嘗沒有其他的原因。但無論如何,僅僅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一個億港幣的投資問題,就算是徹底的落實了下來。
直到最後大6方面派出來一個副總理在簽字儀式上背書,算是把投資意向,徹底的落到了實處。這場從起會話到實際簽訂合約的酒店專案,就成為了大6改革開放一來,簽訂協議最為迅的一個合同,都能打造成為樣板模式。
對於大6方面的人來說,李家帶來的投資,落實快,中間不帶其他太多的附加條件,並且為大6方面考慮很多。絕對是優質專案當中的優質專案,遠遠沒有和其他外商或者港商們談判那麼艱難。要是以後投資方都像這麼容易,那工作也就好做很多了。
投桃報李之下,這個專案在落實簽字和資金以後,各個部門的審批工作,更是相關部門一把手親自關注的重點專案,甚至比後世的一站通審批,度更快。
而對於李明豹來說,這個專案能夠那麼快就落實下來,也是相當的意外。對於大6審批專案的流程,李明豹也算是熟悉,那位大佬後世也不是沒有搞過內資變外資,然後再出口轉內銷做投資的把戲,但即便是那位大佬在一二十年後辦事,也沒有現在才改革開放的時候那麼高效。
得到這樣的結論,李明豹也就只有感嘆現在的外資對於大6的要求,條件實在是不少,要不然本來就佔便宜的合同,他們怎麼就能夠拖那麼久的時間都還不決定?再想想後世很多國外的大型公司,壓根就在中國市場上沒有任何影響力,這不太符合他們在國際上的地位。
恐怕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於他們捏著資金卻一直想要更多的好條件,直到所有人都被拖得不耐煩了,然後大6方面直接找了相關企業排名靠後的公司進場滿足需要,這樣一來,高傲的外國佬自然是吃虧損失掉這麼龐大的市場,以至於他們公司的行業排名,直接下降很多位。
這其中,讓李明豹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搞石油方面的那個臺灣佬弄出的海滄。本來要是那個專案當時要是確定了投產,得到的回報足夠讓他在世界範圍內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就是因為他在臺灣和大6雙方投資,最後腦殘把投資放到了臺灣去,弄得本來可以影響到整個東亞的產業,最後卻成為了一個不上不下的企業。
要是那個時候他要的條件不算多,或者說是大6答應了他的條件後他不反悔,他或許會成為國內比兩桶油更然的大人物,但他卻偏偏沒有做出這樣正確的選擇,弄得後面還得曲線進入大6,並且還得委曲求全都得不到太多的好處。
說實在話,這就是選擇的重要性,沒有選擇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就是他一生的失誤,倚老賣老的結果,就只會成為耍把戲的獼猴。李明豹對比起他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識時務,他知道大6的市場會有多大,不會像某些人那樣杞人憂天的認為大6開放會夭折,最後把自己的老本都賠進去。他對於大6的看好,甚至比現在的大6官員更加有信心。
在談判好了以後,李明豹一行人都還來不及和自家人見面,就被大6方面的人拉到投資現場,也就是李明豹買下來的那些地皮面前,讓李明豹他們看看地皮的成色合適不合適,要是不合適,換一個地方也沒有問題。
外貿部託這次談判的福,因為談判的主要人員是自家部長,所以這次燕京的地皮,就是外貿部出的,當然,他們並沒有要四季酒店的股份,而是把這股份折算成現金,賺了一大筆。畢竟李明豹都開口了,漲價百分之二十,他們得到的錢就不少了,好幾百萬人民幣的活動資金,並且還是計劃外的,這絕對是一筆讓人心動的錢,雖然這錢必須是公用,但就算是公用的錢,誰都不會閒多,給自家換一下裝修什麼的,不也是公用麼?
至於外貿部為什麼不要四季酒店的股份,那是因為他們壓根就拿不到這個股份,雖然大6方面的確沒有拿到四季酒店的經營權,但因為佔股是大股東的原因,他們自己也會派上一批人來管理酒店。說是管理,其實就是監督分紅。
因為他們沒有實際的酒店管理許可權,但這麼大一個專案,並且他們還是大股東,根據計劃,他們就得派人成立一家中資的國營企業,來承擔股東的任務。要是換做商業上的行為,成立這麼一家公司,其實完全沒有任何的必要,國際上這樣的控股公司,基本上都是請一個第三方的財務公司來,管理財務的問題,至於公司行政方面,就完全不用管,直接等分紅就行。最多派一個小組來監管資金用途。
但大6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