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這樣的地方,會讓好萊塢那邊的公司看得上麼?只要好萊塢整體的實力不過來,單獨的某一個巨頭或者是一些公司,在東亞這邊,難道還能夠壓服得了我們整個行業?所以還希望大家不要杞人憂天,這樣的事情,除非等到我們這邊的利益,已經足夠讓好萊塢那邊的人動心,要不然,基本上那邊的人是不會太過在意我們。
就算是等到他們動心了,那個時候我們的行業實力,難道還會像現在這樣薄弱麼?什麼樣的實力,應對什麼樣的挑戰,現在就非要代入那樣的感覺,當然不會有絲毫的勝算。”六叔這個時候,很是理智的幫腔到。
現在的東亞市場,對上好萊塢那邊的確就像螻蟻一樣無助,但好萊塢那邊的勢力,也不是吃飽了沒有事兒乾的人,沒有足夠的利益,想要讓他們動起來,其實也非常的困難。東亞地區,又不是歐美地區,無論是資源上,還是其他的一些利益上的東西,都和歐美地區有著本質的不同,畢竟這邊是亞洲人的地方,白人在這地方里面,異化太大,很不容易開啟局面。
前世好萊塢真正的開啟局面的時候,都是要等到九十年代末期,靠著一艘大船把各國的堅冰打破。但真正意義上來說,好萊塢的大船,也不是打破亞洲堅冰的元兇,而是當時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直接打破了東亞這邊無數的行業體系,這樣才讓好萊塢的大船有了可乘之機。要單獨的一些平淡的年份裡面,好萊塢的大船,就未必有那麼的容易進入這些地區,還不是因為經濟問題弄得東亞各國都自顧不暇,保都是保那些更強大的行業,電影這樣關係到娛樂文化的行業,在各國都不是那麼受重視。
有了六叔這番話,在場的大老闆們總算是恢復了一定的理智,剛才那樣全都頹唐的局面,煥然一新。看到大家都慢慢接受了這樣的現實,李明豹又開口說到:“既然大家看到了這其中的差距,那麼好萊塢給我們的壓力,未嘗就不能夠化做我們前進的動力。東亞地區的電影行業,總體來說,挖掘的潛力還是很大的,畢竟電影這個行業到底有沒有發展潛力,最重要的一個因數就在於人口基數。在這個問題上面,我們和好萊塢的差距,其實也算不上太大。整個東亞地區的人口,說多不算多,但要說少,同樣也不少,這麼多的人口基數,只要是我們的電影行業不是太爛,總歸是會收到很多的票房。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額外產業的誕生,那麼我們的盈利能力,真正完美的狀態,其實並不算差,在我的計算當中,如果大家真的同心協力,那麼五年之內,我們整個產業的產值,就算是達到一千億港幣的規模,也不是天方夜譚。
當然,這麼龐大的產值,想要達到,最根本的東西就要在於大家的團結,要是時不時的兩家大型電影公司互相的牽扯,然後某一個地區又和另外一個地區的電影行業交惡,那麼這樣的情況,發展的前景肯定好不到哪裡去。但要是把爭鬥一類的事情控制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那麼想要達到這麼高的產值,其實不算難事兒。
這點在我們香港這邊,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個很明確的論斷。而我自己,也算是親身經歷過公司之間的爭鬥,會造成多大的損害。想當年我才出道的時候,拍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票房,還算是很不錯。在當時,是邵氏和嘉禾承辦了我的電影放映的權力,而金公主在這個時候,卻拒絕了我的放映要求。
當然,我現在並不是想要追究雷老闆什麼事情,那完全沒有必要。我拿這個事情出來說的意義,就在於如果當時雷老闆同意放映我的電影,那麼不但我能多賺上幾百萬的票房,雷老闆同樣也能獲得想當的回報。
但可惜當時的雷老闆並沒有這樣做,弄得一部分的票房,是直接就浪費掉了。現在東亞地區這邊,同樣也很容易出現這樣的事情,兩個電影公司,抑或者是兩個地區電影集團的對立,直接就造成了原本可以被吸收到行業裡面的資金,白白的就浪費掉了,這基本上就是常態。
我不反對,同樣也反對不了別的公司或者地區的對立,但這樣做,畢竟對於大家都沒有好處。適當的競爭,有利於整個行業的提升,但是要是這個競爭超出了界限,那麼無論是對誰,都不會有任何的好處。這個世界上,除了鬥氣的時候,沒有人會把錢往外面推。但要是遇到鬥氣的時候,那利益都不成了關鍵,而這樣做的後果,其實就是在削弱整個行業的實力。
如果是以前,那也就算了,畢竟大家爭鬥那麼厲害,不是隨便一兩句話就能夠說得清楚的。但是現在既然大家都明白了好萊塢那邊帶來的威脅,我就希望在坐的各位,爭鬥的時候,適當的想一下,這樣做會不會讓外人給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