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1部分

,只能是那些平頭老百姓,或者說是一些為了權力努力的所謂公知,對於這些打嘴炮沒有實際能力的人,李明豹要是怕了才是真的奇怪了,只要上層社會的人和自己沒有利益衝突,那麼李明豹這樣的生意,無論如何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甚至可以說,李明豹這樣的人,比李照基這樣的人,更加安全。

十七比一的比例兌換港幣,看起來渣打銀行要比李明豹賺得還要多,但是李明豹這邊賺的,是自己的錢,不用給任何人利益,而渣打銀行那邊,雖然利潤十分的可觀,但是他們要打點的地方,就實在是太多了,到最後,渣打銀行能夠拿到百分之三十的純利,都算是渣打銀行實力雄厚,至於說渣打銀行拿一半,另外的錢別人分,這樣的事情,肯定是不行的,也不可能透過那樣誇張的比例。除非這本錢,就是渣打銀行出的,可惜他們沒有錢,能夠有這樣的利潤,其實都是純賺。

在知道了最終的比例以後,李明豹也就明白了這事情現在已經成了定局,想要打破這樣的局面,就算是英國本土那邊的人,都沒有這樣的實力,或者說有實力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們都不會允許有意外發生。

就這樣,時間緩緩的走過了八三年的末尾,開始走進了八四年。而關於港幣的風波,到現在也算是塵埃落定。港幣的匯率,還是按照歷史當中的比例,7。8比一的比例和美元兌換。並沒有多加一點,也沒有少一點,不多不少,剛剛好。

相比起那些外圍的人來說,李明豹在這次當中,是賺得盆滿缽滿,四點二的溢價,讓李明豹直接就賺了十二點六億港幣。按照八三年香港那些企業的純利潤來算,李明豹即便不是排行第一的人,也絕對是排行前列的人。

當然,在這場風波當中,也不僅僅是李明豹賺了大錢,實事上,真正賺大頭的,還是那些英國人,雖然英國的國庫在這事情上面,空了不少錢,但是國庫的赤字,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不是那麼緊要的玩意,真正緊要的地方,是銀行,只要銀行沒有空,赤字什麼的,就是個笑話。所以國庫虧本,最終受害者,也就是那些沒有話語權的納稅人,和英國那些貴族還有銀行,沒有本質的聯絡。

李明豹賺了,李照基那邊,同樣也沒有虧,也是賺了一些,雖然和李明豹的收穫比起來少上很多,但是李照基那邊畢竟是彙集了太多的港幣,只要有港幣在手,他就沒有虧本的風險,最多也就是那些借錢給李照基的人,虧了不少。

要是他們不把錢借給李照基,那麼這些港幣本來的溢價,就是他們的收入,但是他們卻偏偏貪圖高額的利息,把錢借給了李照基,那麼這賺的錢,自然就沒有他們什麼事兒,就算是能夠從李照基這裡拿到高額的利潤,他們實際的虧損也是不少,所以接下來的幾年當中,李照基的日子,肯定不會那麼好過。畢竟能夠借給李照基錢的人,本就不是什麼軟柿子,李照基在他們的嘴巴里面搶東西,有什麼好果子簡直就是妄想。怎麼平衡這些利益關係,就是李照基需要操心的事情了,和李明豹完全就沒有任何的關係。

當這個事情塵埃落定以後,李明豹在港幣匯率上賺了大錢的事情,壓根就捂不住,香港這邊的港商們透過拐彎抹角的關係,也能知道李明豹的事情,而英國那邊的人,同樣也知道,而這個時候渣打銀行也想讓李明豹來背這個黑鍋,所以渣打銀行這邊也沒有替李明豹隱瞞什麼。

所以剛剛過完聖誕和元旦,整個香港不知道李明豹賺錢的人,基本上很少。基於之前的約定,李明豹有義務給渣打還有港府背黑鍋,所以大家對於李明豹在匯率穩定之前,用十七比一的比例兌換港幣的事情,相當的熟悉。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夜之間,李明豹在港幣匯率上面,賺了差不多三十億港幣的事情,沒有多少人不知道。

而這樣的報紙,不單單是在香港本地的報紙上面刊登,英國本地的報紙,也在報道,就連華爾街那邊的報紙,對於這樣的訊息也沒有放過。這樣一來,本職工作是做電影行業的李明豹,居然立馬就在金融行業上面站穩了跟腳。

在很多人罵港府白痴的時候,也有不少的金融人士採訪李明豹,問李明豹是否有進入金融行業的打算。以李明豹的輝煌戰績,肯定能夠在金融行業裡面大放異彩。

甚至因為這些報紙報道李明豹在金融行業上面的成就,弄得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李明豹這個人的時候,還以為李明豹就是搞金融的,而不知道李明豹的本職工作實際上是搞娛樂的。而香港這邊的報紙,尤其是和李明豹不太對付的星島日報,更是給李明豹取了一個外號,搶錢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