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標題取到內傷。。。。。。輕微強迫傾向的小弱受真是傷不起!
47、蛛絲馬跡
《灰色》播出之後,褒貶不一,從演員的角度出發,褒獎的一方認為:這是胥克唸的轉型之作,在經歷了恩師逝去,疑似不雅照風波之後,透過“唐sir”向世人證明了他仍是一個專業且優秀的演員,他並沒有因為恩師故去無人指導而就此沉淪,也沒有因為莫名其妙的髒水而一蹶不振,他還是他,那個專心演戲心無外物為熒幕而生的青年。
貶低的一方則認為:果然,小孩子就是小孩子,憑靈氣和天賦在圈子裡走不了多遠,也就只能演演跟其性格接近的書呆子乖乖牌華如柏…“華如松”跟“華忍冬”其實就是水長東的原型,亦兄亦父,對“華如柏”疼愛有加,所以胥克念表現好一點也不奇怪,而杜甫整個是個“太白控”,一生作詩無數追憶那段跟李白的“蜜月期”,而那時胥克唸的身邊有水長東常伴左右,隨時給予指導,又是戲裡戲外的吻合,所以演起來亦不需要什麼演技。而《灰色》裡的唐sir,他身在黑道和白道之間搖擺不定,心在法律和私情之間漂浮無依,既想出人頭地洗刷兒時舊辱,又屢屢救下“宋沛”以全兄弟之義。糾結困惑,茫然無措,自古忠義難兩全,無論選擇哪一種,似乎都會讓“唐sir”萬劫不復。這樣情感複雜立體多面的角色交給資歷尚淺的胥克念來演,“實在是太過為難人家了”,貶低方最後以甚至直接就斷言了胥克唸的未來:
恩師一去再加上前陣子那未知真假的破事兒一傳,《灰色》這部電影簡直就是在為胥克念以後的星途做註解:灰暗且逐漸失去所有的顏色!
也有單純從劇情的角度出發的,不過這一點,爭議就更多了,這部電影本身就顛覆了天朝對於影視劇作用的根本定位—…正面積極的教化宣傳。常規的“天朝製造”片,劇情可以爛俗可以狗血可以天雷滾滾,但三觀一定要跟主流價值觀靠攏:市長可以是壞蛋,但市委書記一定要是好人,個人可以極具才能,但功勞一定要跟領導和所掛靠的團體組織共享。婆媳關係可以開始很緊張,但結果一定要互相理解其樂融融,男女關係可以比較混亂互相怨懟,但結局必須是皆大歡喜比翼雙飛。壞人可以形容猥瑣也可以風度翩翩,但最後必須邪不勝正。你不能說這樣的宣傳和教化有什麼錯,畢竟全世界的電影都是導演和其主創人員向觀眾傳達他們的價值觀,區別就在於,他們傳達的東西,是多元化的,有糟粕有精華,很多東西並不因為你視而不見它就不存在。你見,或不見,人性就在那裡,時善時惡。而天朝傳達的東西,最終都是指向線性且統一的,反正都是和諧的大團圓。
李斯睿的這部電影,“宋沛”死了,算是迎合了主流價值觀的“邪不勝正”,而此人雖然帶領幫派走私軍火殺人越貨,但也頻頻出入慈善場合,作秀也好掩飾也罷,畢竟港島最大的“兒童心理康復中心”是他援資興建的,不管他活著還是死去,這裡每年都會治癒成千上萬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心理不健全的兒童。某種程度上,“宋沛”的作為跟全世界的政客並未有太大不同,區別就是,政客的成就是納稅人掏錢供養,政客和其所在國家的軍火交易,我們一般稱之為“國防建設”。
而這部電影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上被各種討論的原因就在於,他提供了一個思考問題的新思路,原來看待一個人不單單隻有“好”和“壞”,他可以是複雜和凌亂的。看待一樣事物不單單隻有正面和反面,它可以是豐滿和立體的。有的人覺得此片很爛,因為到最後還試圖為“壞人”翻案,對觀眾內心世界的塑造極其不利,甚至容易間接引導致犯罪率的提升。有的人覺得從此片看到了天朝電影的希望— 團圓美滿或許是最為光輝的崇高理想,但“百家爭鳴”才是文化本該具有的模樣。
網上關於“唐珩”和“宋沛”的討論持續了很久,賦予這兩個角色靈魂的主演胥克念和秦維賢也頻頻佔據娛樂頭條,奇怪的是,眾人此次對於秦影帝的表演倒一致覺得十分滿意,比起《歲寒知松柏》和《遣懷》的表演要強上太多,甚至有影評人神神叨叨的總結道:
看來但凡秦影帝跟胥克念同時出演一部片子,我們卻只能看到一人的精湛表演,《歲》和《遣》讓我們知道了“英雄年少,長江後浪推前浪”,而《灰色》讓我們知道了,“寶刀未老,生薑還是老的“浪”!
當網上媒體對這部片子議論紛紛的時候,此劇已經藉由國際導演李斯睿的名號取得了北美地區的公映資格。而公映之後,大洋彼岸颳起一陣“華流”:滿大街的金髮碧眼大胸妹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