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她話還沒說完,孟光儀便不卑不亢的打斷了她,教導元秀公主騎射,誰不知道元秀公主端午之前就開始在樂遊原上練起了手?豐淳這一手分明就是想要調虎離山,如今他陪著這位金枝玉葉出了長安城,回頭任秋之案必定被弄得面目全非,什麼人證物證那是想都別想了,說不得連京兆尹的大牢都會被翻個底朝天!

京兆府若是有第二個孟光儀,能夠在他不在時扛得住齊王府、昌陽公主、楊太妃,乃至於豐淳的壓力,不將任秋交出去,他在坊間的官聲也不會有現在這麼好了,人人都說京兆孟郎清廉忠義、斷案不問貴賤,可長安城中有他這麼好的名望的官吏七年來也就這麼一個。

孟光儀敢保證,自己前腳才出城門,後腳皇家就會將任秋從京兆府的大牢之中提出,藏到自己找也找不到的地方去!到那時候,想再把人抓回來,他可不認為皇家要是這麼做了還會在給自己抓到人的機會。到那時候死無對證的,這個案子還能怎麼辦?

“此案既然涉及齊王名譽,雖這任秋還不知道究竟是不是皇家血脈,不如還是讓宗室出面查個究竟,若是,自然歸宗正寺處置,若不是,再交孟卿接手,如何?”豐淳知道他沒這麼好打發,被頂撞了也不生氣,淡笑著建議。

卻是元秀自覺被掃了面子,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第一百四十二章 殿前交鋒(中)

元秀的態度孟光儀並不關心,他聽出豐淳話語裡明顯的為任秋預留後路,毫不客氣道:“陛下,臣以為要判斷任秋是否為齊王之子其實也很容易,齊王固然不在長安,但其生母楊太妃仍居於太極宮,而其胞妹昌陽公主也在大明宮內尚未下降,不瞞陛下,就在方才,齊王府的長史曾親自為他趕到長安縣衙探問訊息,待聽說人被臣帶走,似乎也往大明宮方向而來,想必此刻,正在後宮含冰殿上向昌陽公主訴說經過吧?如此,這任秋乃齊王所出,恐怕可能很大!”

“”豐淳轉頭看了眼魚烴,“使人去含涼殿上詢問。”

說是詢問,其實不如說是通風報信,趁著豐淳把孟光儀拖在紫宸殿,京兆府中群龍無首,其他人不敢如孟光儀這般頂撞權貴,速速將任秋帶走,然後事情就好辦了。魚烴侍奉豐淳多年,對他的意思自然心領神會,正要離開,孟光儀卻不緊不慢道:“陛下,臣因這任秋身份特別,恐怕關在京兆尹的牢房之中不妥,所以方才進宮前,另換了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只有臣一人知曉,若是太妃與貴主需要看到任秋才能確認其是否為齊王之子,還請陛下容臣出宮去帶人!”

魚烴原本已經走到了屏風的邊緣,聞言腳下頓時一個踉蹌,差點沒摔著了,幸虧附近一名小內監機靈,趕緊上前扶了一把,豐淳與元秀也是一陣無語,但見孟光儀神態自若,一臉正氣凜然,豐淳只得暗歎一聲,重新叮囑魚烴:“傳昌陽公主並齊王府長史!”

孟光儀連人都藏好了,顯然是打定了主意不給皇家包庇任秋的機會,豐淳到底還是要臉面的,自然不會在這裡繼續糾纏下去,只能先查下去了。

這時候元秀忽然開口道:“五哥與孟尹究竟在說什麼?”

“此事與貴主無關。”孟光儀不客氣的一句話堵了回來,他倒不是故意與元秀過不去,才這麼一再的掃她面子,而是生怕元秀會藉機攪亂局勢,不等昌陽公主與陳秀被召來對質,為防萬一,自然不肯給元秀任何可能的攪局機會。

元秀面上頓時露出一絲惱色:“本宮雖然進殿以來只聽得任秋二字,但從孟尹方才所言,這任秋可能會是本宮的三哥之子,若是如此,那也是本宮的侄子,怎能說與本宮毫無關聯?難道孟卿的意思是本宮與三哥並非兄妹?!”

“貴主,臣的意思是,正因貴主與齊王乃是兄妹,才應該避嫌。”孟光儀乃是探花郎出身,按著夢唐身言書判的四字選官標準,他不僅身材魁梧容貌俊偉,言辭上面亦是犀利如針,否則單憑一腔忠誠熱血,也不至於讓長安城上至九五至尊下至京兆府的小吏提到他都頭疼萬分了。元秀才抓住一點發作,就被他擋了回去,並且詰問道,“皇家血脈,非同小可,貴主這麼說,似乎認定了這任秋是齊王之子?雖然齊王貴為王胄,然私下生子,且未冠父姓,終究不是什麼美名,難道貴主私下得過齊王確認此子血脈?若是,那麼臣以為也不必勞動昌陽公主並齊王府長史了,若不是,臣勸貴主莫要為謠言所惑,畢竟事關齊王聲譽,也涉及到整個皇家李氏的名聲,貴主以為如何?”

這番話有理有節,元秀自小身份尊貴,所聽的最多的就是諂媚與迎合,就是薛氏教訓她,也是拿捏著分寸,如此被臣下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