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老宅搬了出來,在府城落腳了
小小終於有了自己的屋子,陳氏沒那麼多傢俬,只簡單地買了張木板,搭在兩條板凳上,鋪上被褥之類便是張床了雖說睡著有些硬,可她心裡踏實,高興
陡然換了環境,她居然睡不著,仰面躺著想起心事來
一來她挺掂念自己種在山上的辣椒苗什麼時候合適,還是回去挖過來得好,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二來她挺好奇,陳氏平時一副山窮水盡的樣子,這搬家各種花費算下來,也去了至少三兩銀子,她就不怕趙明禮起疑麼?
不過這倒跟她沒什麼干係,只是好奇罷了好在進了府城,離了趙家老宅那幫人心情都好了許多,想著來日的事情,慢慢眼皮子也就沉重起來
趙明禮已經拜謝過王大人,如今衙門出了優待秀才的榜文,今年送孩子上官塾讀書的陡然多了起來官塾本有一位秀才,比趙明禮年紀大上許多已是快五十的人了,一下子官塾收了近三十個孩子,他頗有些吃力幸好來了趙明禮可以分擔一二,也沒有什麼嫉妒之心
天賜天佑則在家讀書,每隔五日,王大人沐休,他二人便去王大人府上學習一日趙明禮白日教書,夜間溫習功課準備考試,日子過得極有規律
打從院子角門出來便是甜水巷,這巷子裡頭有一口甜水井,因而得名小小這才知道,施州府城內大小有十七口水井,卻只有這口的水最好,每日早上前來取水還得排隊若是懶怠自己打水,也有賣水的,一文錢一擔,可以直接送進後廚
不過陳氏手頭吃緊,哪裡肯買水,日日都是親自去排隊取水,所幸天賜經了農事,也長進不少,小小一副桶兒也挑得起來,不過多排兩趟隊罷了
後廚出去有片坡地,也是屬於學宮的陳氏讓趙明禮打聽過了,可以就近種上兩分,便與小小商量自家種點小菜,也算是省了一份開銷
趙明禮覺得很好,也算是趙家耕讀傳家,
陳氏覺得挺好, 可她竟是忙忘記了,什麼也沒有準備
若還是在趙家老宅也就罷了,一大家子人,總有人操持可如今單門獨戶的過日子,總得有個過節的樣兒不說別的,這端午大節,至少得給王大人送份節禮,還有官塾的另一位齊先生,如今也是趙明禮的同僚,不能忘了去,還有趙家老宅那邊的禮,也不能落下
陳氏暗悔怎麼就忘了這麼重要的事,趕緊告訴小鞋準備
分正端午,中端午,大端午來過,分別是五月初五,五月十五,五月二十五
掛菖蒲艾草,飲雄黃酒,吃粽子什麼的都與別處無異不同的在於,這初五的正端午,是自家人過,除棉服,換薄衣,然後就是吃粽子,觀龍舟中端午,出嫁女回孃家過大端午,須得全家團聚,也就是說趙明禮一家初五可以不回譚家壩,但是二十五是一定得回的
這麼一說,陳氏便有了計較,又跟趙明禮和小小商量了一番,這才各自安置了
過端午所需的一應物品,府城裡頭都有出售的,倒比在譚家壩方便。不過陳氏如今手頭緊,自然不肯浪費。
箬葉本極尋常,後廚出去的牆角就有幾棵,不過陳氏要包粽子送禮,卻是不夠的,只能買些。捆紮粽子,施州不用稻草,愛用棕葉,將粽葉撕開就成線,正好包好之後就是一提。
還有雄黃酒、菖蒲、艾草等物自然不能少。再有應節的各種果品也不少,桃子、杏子、桑葚等等,陳氏一咬牙也買了一堆。
連同小小在內,家中三個孩子,往日在趙家老宅已經是壓抑了不少日子,搬出來過這第一個節氣,陳氏不願意苦了孩子,怎麼也要讓天賜兄弟倆舒舒坦坦地過個節。
天氣漸熱,肉類不能久放,陳氏也只捨得割了三兩豬肉,三兩羊肉,小小卻說自己有辦法,十個大錢買了四個沒人要的豬蹄子,暗道便宜。
糯米倒是買了不少,足足二十斤,這端午送節禮,最主要的就是粽子了。再就是八色糕點攢盒,陳氏想了想,只買了兩個,一個送與王大人,一個送回趙家老宅。
回了家,陳氏和小小就忙乎起來。天賜天佑要幫忙,叫她們攆了出去。
小小本來見陳氏不會做菜,料想她也不會包粽子,看著二十斤糯米有些發愁。誰知陳氏竟然會,包的尖尖的圓錐形的小粽子煞是可愛。小小從前也沒少包過粽子,不過是菱角形的,看起來憨憨的。也很漂亮。
粽子一個約莫一兩重,兩人努力了一晚,小小一數,竟有三百二十九個。暗道自己是不是數錯了。
陳氏正燒水打算趁夜將粽子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