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了努嘴,心裡頭翻了個大大白眼,好是!
別事兒她不懂,可養廉銀是怎麼回子事兒,她還是知道一點。
養廉銀,養廉,以銀養廉,高薪養廉。
不得不說,這個設想真很不錯。實行“低俸祿,高養廉”政策,薪俸之外,增發數額較高生活補貼金,藉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性,並避免、杜絕貪汙行為發生。
按道理說,這一制度實行後,吏治就應該澄清,貪汙之風也應漸止。自此後,海晏河清,國泰民安。
可這世上事兒哪有什麼道理可言,上輩子時候,人四大爺不就養廉了麼,結果怎麼樣,他那個敗家兒子養廉養廉,反倒是養了個被天下貪官奉為楷模大貪官來。
真是養廉個鬼啊!
說起來,這歷史軌跡還真是如出一轍相同。
前幾年,自打藩鎮平定了海禁復開了,天家就開始折騰起吏治來了。
本朝基本上什麼都是生搬硬套前朝制度,官員薪俸,自然也是沿襲了前朝低薪制。
而前朝正是因為官員薪俸極低,所以漸漸。官員日益盛行。
天家自打平定天下後,就開始制定出臺政策,以望能夠利用有效手段來避免、杜絕貪汙行為發生。
而改革第一步,就是實行耗羨歸公制度。
耗羨是火耗和羨餘合稱。其中羨餘原意就是指正稅之外增徵附加稅。而火耗一詞,也是正稅之外而任意增徵稅額,先起於前朝。
前朝中期時候,自打推行了一條鞭法後,賦稅一律都是直接徵銀上繳國庫。如此一來,解繳國庫銀子就必須是要足色。而化碎為整銷熔過程中,必然是有損耗。可朝廷卻是不給這方面補貼。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頭不願給,地方衙門也不可能自己掏錢。那這筆損耗自然是落到了老百姓頭上,地方官府便開始向老百姓徵收這筆款項了。
於是乎,“火耗”這個名頭也就出現了。
然後再加上老傳統那些個損耗,比如糧食曬乾入倉過程中,被鳥雀、老鼠等吃了。也要由老百姓負擔“雀耗”或是“鼠耗”。再然後,解送銀入庫往返所需費用,也要老百姓負擔“腳耗”。就都成了地方官吏任意攤派附加稅了。
而又因為本朝延續前朝,官員俸祿還是實行低薪制,微薄俸祿完全不能維持官員日常生活。如此一來,官員當然不會安於清貧。
就算是因為不足以維持正常生活水平。不得已而為之。可社會中,可怕是貪汙受賄已經形成一個食物鏈了。這個食物鏈中,即使一個官員操守再好。也不得不貪汙。因為這已經不是為了自己揮霍性消費了,而是為了送往迎來,為了打點上司,為了量這位子上坐久一點。
官場就是如此,如果不給上司、京官送“冰敬”、“炭敬”。不向相關官吏甚至門房送銀子。報銷軍費、申請財政撥款等等正常合法大小事情就都辦不成。不要說有人還指望著從京裡獲得一些訊息得到一些照應了。
而且,一個人情社會里。不管是求人辦事還是自己做事,都要遵守一定規則。同僚之間請客吃飯,上下級之間溝通感情,這都是必須。
就像到了年節時候,若別人都送了“年禮”、“節禮”,就你沒送。到了時令節氣,人家都送了水果月餅,就你沒送。那不管上頭記不記得住那些送禮人,反正你沒送禮人肯定是記住了。
而這筆錢如果僅僅從正常收入中開支話,那是肯定遠遠不夠。
再加上,身處那樣一個大環境下,就算某個官員願意潔身自好,不貪汙也不行賄,可是人生活總會自覺或不自覺情況下有所對比,各種偏差會對人心理產生絕對不小影響。
看到別人透過一些渠道獲得了某些利益,一開始可能還不會受太大影響,還能立身持正。但久而久之,很大一部分人都會產生嘗試。再如果伸手了,還沒有被抓,這就又產生了一定鼓勵作用,貪汙金額也會越來越大,撈錢途徑自然也會越來越多。
所以,人心已是如此,沒有加俸情況下,除了非法貪汙受賄外,也就只有採取半合法徵收耗羨來謀取利益,從老百姓兜裡搶錢補貼自己了。
如此一來,當官紛紛跟風效仿,貪念越來越大。各地官員以火耗為名,肆意橫徵中飽,這耗羨自然也不斷加重。
本朝立朝後,地方官員也延續了這種做法。而且火耗再度加重,甚至出現了火耗數超過正賦十幾倍情況。
雖然建武年間屢屢有諭令禁止,但事實上積習難改,已經無法遏止,慢慢也就逐步取得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