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大過年的,可因著難得家裡頭的事務不多,而且還集中在蘇慎宴請的那幾天的,所以可貞又讓柳月排了班,儘量讓大傢伙都能多歇上幾天。
柳月費了大功夫,一個正月,不僅叫大傢伙都輪班的歇上了五六天,還讓幾家子都能有機會一家子聚上一聚,可貞瞧著都不容易。
到了大年三十這日,吃了年夜飯,散了壓歲錢,可貞原本和蘇慎商量著,是想請了薛氏一道過來守歲的。只不過薛氏百般的不肯,就是小九懂事的去請她,她都還是不肯,只願在東群房裡窩著。可貞無法,只好託了桐月多照顧照顧她。
因著是大年三十,所以拖家帶口過來的六家子,到了時辰可貞便都放了回去,讓他們自己守歲過年去了。
剩下的小丫頭們,則被柳月帶著圍著熏籠說笑話擲骰子,拿著瓜子杏仁做輸贏。玩鬧起來,倒是沒那麼想家了。
可小九抱著可貞的手窩在蘇慎懷裡,看著滿炕滾來滾去的晏哥兒,聽著外頭影影綽綽的鞭炮聲和歡笑聲,倒是有些想念太夫人和大太太了。
小九嘟了嘟嘴,歪在蘇慎身上一面玩著可貞衣袖上的寶石花蕊,一面唸叨著今年曾祖母祖母在家是怎麼過年的,有沒有和哥哥姐姐玩九連環七巧板的,會不會想她和弟弟。
上半年,可貞帶著小九晏哥兒啟程過來掖縣的時候,京裡的方氏就帶著孩子們回了金陵了。
這些年來,可貞和方氏一直有書信來往,妯娌倆的關係靠著這些書信不但延續了下來。或者真是遠的香近的臭吧,因為暫時沒有任何的利益糾葛,所以真是越發的交心了,連那些個私密事兒都會互相說說了。
可貞到了掖縣後。就給方氏去了信說說風土人情,說說兩個孩子適應的情況。方氏也和可貞說了實話,離了蘇恆,自然有些不捨的,可她到底也明白這是她的責任。畢竟,她自打定下親事的時候就知道什麼是她身為長媳的義務的。
況且用她的話說,馬上都是坐三望四的人了,膝下還有一對兒子一對女兒湊成了兩個好字,女兒都到了說親的年紀了,有多少人能有她這樣的福氣的。她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當然,前一句自然是笑言了,畢竟方氏過了年也不過才三十整罷了。
倒是後一句。可貞知道,方氏那是真的知足的。
畢竟,方氏剛剛成親時在兒女緣分上比較薄弱,很多年後才有了長女晞姐兒,後來在金陵生下了長子曄哥兒後。又在京裡接連生下了次女晴姐兒和次子暄哥兒。現如今,晴姐兒四歲,暄哥兒兩歲。
所以可貞帶著小九晏哥兒來了掖縣後,太夫人大太太雖甚是想念小九,可到底身邊亦是兒孫繞膝,倒是稍稍解了思念的。
不過畢竟小九和晏哥兒是自打出身起就養在太夫人大太太跟前的。再加上當初蘇慎的終身一直是兩位老人的心病,所以這些年來看著兩個從嗷嗷待哺的粉糰子長大這麼大,會撒嬌會哄人。這感情真是不一般的,所以還是三天兩頭的就要寫信過來問問兩個孩子怎麼樣了的。
總算,也是沒白疼了這兩個小傢伙,到了這會子還知道記掛著曾祖母和祖母的。
而小九想著想著,又把一干長輩挨個的唸了一通。連自來沒有見過面的顧浩然都不曾落下。問著可貞外祖父會不會穿她做過去的襪子,又問蘇慎外祖父那裡是怎麼過年的。要不要吃餃子要不要守歲的。
雖說自打知道要來掖縣後,可貞就一直在和小九晏哥兒說著掖縣的風土人情,可到底,別說這麼點大的小孩子了,就是大人,如果不親身經歷,也是坐而論道,不能夠真正明白或是接受的。畢竟,南邊北地的差異真是非常之大的。
而在掖縣住的這大半年,入鄉隨俗,感受著掖縣與金陵迥然不同的風俗,又會自董太太等人處聽說些非常接地氣的各地民俗。可貞漸漸發現小九和晏哥兒的性子亦是越發的包容和寬和了。對不同事物尤其是陌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為人處世方面越發的大度,也越來越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了,這在可貞蘇慎而言倒是意外之喜了。
畢竟人這一輩子,不管男孩女孩,為人的胸懷都非常重要。
尤其是小九和晏哥兒,是他們這一房頭的嫡長女和嫡長子,以後肯定是要面對等等不一的家人後輩的,所以必須要有容人之量。當然,心裡也必須擺著一杆把握包容尺度的秤。
這會子聽的小九問起了遼東的風俗境況,蘇慎揀著知道的說了兩句,倒是轉移了小九的注意力了,又問起了可貞外祖母、曾姑祖母在湖州時怎麼過年的,年夜飯都吃些什麼,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