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你若在弘策的眼皮底下把宮門開啟了,第一個被開刀的是你。你便是想日後弘皙和弘曆相爭。你坐收漁翁之利,可現在明顯你是被當槍使啊。耿氏母子並不容易被打敗,再加上弘皙和弘曆也不是什麼好的,如果你現在就衝到了前面,這戰最終勝負難辯,但母妃知道。第一個遭殃的便是你。聽母妃的勸,先冷靜下來,觀看著事態,再決定。”
李氏苦口婆心的勸著,希望弘時能聽進去一些,見著弘時衝動自大的個性,更是對弘時不抱希望。這樣的人先不說鬥不鬥的過耿氏母子,便是弘皙和弘曆,弘時都比不過。更何況這愛新覺羅氏又不是他們幾個子孫,皇室一亂起來,誰當皇帝都有可能,不一定會是弘時啊。
若是弘時有弘昀那份智謀,李氏也不擔心,但弘時明顯不足。不是她對弘時有偏見,而是事實便是如此,但一想到弘時自出生,她便沒有怎麼教育,更多的心思培養著弘昀,李氏心中複雜。
可若真的重來一次,她也不後悔這樣對弘時的,這張臉若不是她生的兒子,她會親自毀的。即便那人已經死了,也不知道是否轉世投胎,還是下陰朝地府,下十八層地獄,或者魂飛魄散,李氏還是恨。
想到無辜而死的弘昀,李氏心中悲痛,她辛苦培養的兒子,居然就這麼死了。那是她一生的傾注的心血,卻這麼死了,李氏雖然沒有怪弘時,可心底還是怨的。
可再怨,弘時也是她如今唯一的孩子,再加上孫子還未出世,弘時這阿瑪也不能死啊。
弘時一旦失敗,大家也跟著受累,所以李氏只希望弘時現在安份起來。再加上清朝現在是昌盛時期,到了弘策之後,大清肯定會如乾隆後期般的迅速敗落,到那個時候,才是一個大大的機會。
而現在耿氏母子如日中天的時候,弘時做太多也沒有,若是弘時肯聽自己的勸告,把自己從這事中成功摘出,耿氏母子也不會拿弘時怎麼樣。李氏是知道耿氏母子的高傲,自己這樣了,弘時又是個衝動不成事的,在耿氏母子眼裡沒有威脅,他們便是心裡不待見,卻也不會對付。
再加上耿氏母子為了好名聲,肯定也不會跟著她們母子過不去,所以李氏分析之後,便希望弘時不要參與這事。待孫子出世,李氏希望自己努力地活著,然後能親自教導著自己的孫子,等孫子長大後,一切會有希望的。
可惜李氏再怎麼苦口婆心的勸,弘時也聽不進去,更是覺得李氏不信任自己,看輕自己的本事,心中很是怨氣深重。要不是為了大事,而李氏還有活著的必要,李氏是生是死,弘時都不關心。
一個沒有給過自己母愛的人,弘時心中哪有什麼身為兒子的孝順,便是提到母子之情,弘時都諷刺著呢。
“你好好留在景福宮中,便是我出事也不會連累到你,你現在這樣,活著也是一種痛苦,他們不會對你怎麼樣。”心中怨氣的弘時口氣很衝,便是連母妃也不喊了,自稱也成了我,哪裡還有半點的尊敬。
弘時的話自然讓李氏心中受傷,但看著這樣的弘時,李氏滿目悲涼,罪孽啊,果然是老天懲罰她,兒子心中那滿目的厭惡便是李氏最大的創傷。
她活著有什麼意思,眾叛親離,孃家對她的放棄她還承受的起,便李氏受不住弘時心中那滿滿的厭惡。若不是自己這太妃的身份對弘時還有用,他怕是看都不會看自己一眼吧,甚至不聞不問,自己死了他甚至還樂見。
李氏的傷口被血淋淋的撕開了,痛已經讓她麻木了,心中上那一道道的疤痕再添一道道的創傷,更是讓她整個人心如死灰,慢慢地合上了悲痛的雙眼。
見了李氏眼底的灰暗,弘時只覺得心中暢快,有了報復的快感。這個時候弘皙應該到了皇宮腳下了,弘時不想拖了時間,看了一眼閉目神傷的李氏,再道:“待我成了這大清之主,會給你享著皇太后之福,你安生吧。”
說完弘時再不看李氏,也顧不上李氏,便大步地離開了景福宮。李氏雖然生了他,可卻沒有教養他,若是他當了皇帝,能給李氏一個皇太后的位置,已經仁之儀盡了。
李氏在弘時轉身的那一刻,張開了雙眼,呆滯地看了弘時頭也不回的背影,直至消失了,再慢慢地合上眼簾。
“太妃,懷郡王說的是氣話,您別放在心上。你們總是母子,哪裡有隔夜仇,如今懷郡王心懷大事,對您來說也是好事。”這可是皇太后之位啊,誰不盼著。
身邊侍候李氏的林嬤嬤出聲道。她是李氏癱瘓的時候,被安排來侍候著李氏的,剛開始心中很是不甘,但見李氏出手大方,也就樂意了。再加上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