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丁文站在田頭,用手遮著陽光,看著鄉親們挖土、挑土、運土
“老弟啊,咱們樹大招風啦。”章守志的話,喜中帶著無奈。
桑家魚莊開業那天,章守志只請來小圈子裡的一些人,但這些人的話無疑是具有說服力的,由此輻射出去又帶動了一批人。桑家錢莊定位在中等偏上的消費人群,僅用了一週時間生意爆棚了,據說平均單張臺席,每餐要翻牌三次以上。從每天出場的數量,便可見出一斑,從原來的數十斤,到昨天的近三百斤。
如此好的生意自然引來有人眼紅,舉報到衛生部門說魚莊使用了違禁藥品,根本不是店裡所說的“保證純天然的綠色食品”,這事還捅到了電視臺中,有記者在做全程跟蹤報道。
從店裡現成菜品、佐料以及活魚,衛生局都抽檢不出問題。這就追查原料的來源地來。
“老章,生意受影響不?”
“這幾天受些影響是難免地,但事實澄清後,未嘗不是對咱們桑家魚莊的一次免費宣傳。”章守志對本次調查持樂觀態度。說事件總有其兩面性,也許這次經過有關機構調查取證之後,桑家魚莊的生意將會更上一個臺階。
章守志帶來一行六人的調查組。四名調查組成員、一名記者和攝像師。
丁文看到沈清也在其列,若不是章守志暗捏了他一下。還真上前打招呼呢,所以只怪異地朝沈清笑笑。
帶隊的陳文達衛生局副局長。在攝像頭之下,顯得公事公辦,請了沈清兩人對水質進行檢驗。可攝像師只攝了幾分鐘,卻將鏡頭對向正幹活的鄉親們,當看見桑木蘭提著茶水桶走在田埂上,她成了攝像的焦點。
王記者與丁文相互介紹後,便開始提問。
“這裡環境真好。就是有點海潮味。在海島之中能有這個自然形成地淡水水庫,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能說是雨水積起來的麼?”
丁文對著口齒伶俐地王記者說出了那個鄉村傳說,只說也許是由泉水和雨水囤積而成的。章守志幫腔,桑家塢魚塘為了保持水質,為了養的魚品質不受農田衝來雨水所含的化肥成份影響,特意在池塘周圍挖起涵溝,以疏流山上匯來的更進一步雨水,不至於流進魚塘之中。
王記者叫著正在捕捉勞動鏡頭的攝影師。對池塘周圍的環境進行現場拍攝。
藍天白雲之下,碧綠地魚塘在秋風吹送之下泛起的小波,若是遠觀當如一塊綠色的璞玉,鑲嵌在層層梯田之中。攝像說等下一定到山頂拍個全景。
王文達問起了飼料的事。
丁文從小木屋提出了豆渣和泛出深綠色的水生浮藻。代表專家組的沈清和另一位壯年人,當場取了飼料樣品。
章守志自然不會漏過這一說,喂的飼料全是可分解的有機物。沒有采用一點無機化肥和搞生素之類地化學藥品,完全是環保、可降解的。
呃,這不是在打廣告麼?這老章頭夠精的。
王記者自然不會放過不遠處的勞動場面,得到答案卻是“暫時保密”。
提問了半個小時後,丁文當著眾人的面,撈起了一條鰱魚和一條鯽魚,叫來桑木蘭去準備晚餐了。
章守志帶著一干人到會客廳去了,沈清卻扯上丁文到了鰻場工地現場。
“小丁,我聽了小林說起你的鰻場處境,想申請地專項資金也不知什麼時候能批得下來。我看不如申請貸款吧。”沈清巡看了現場說。“整個養殖基地最好能一次性施工到位,免得今後改造困難。”
解決資金困難走銀行貸款這條路。丁文不是沒想過。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各銀行部門都對放貸異常地小心,不是象九十年代那樣只粗粗看了表面的建設規模,得盤查固定資產的詳細情況和財務狀況。丁文覺得自己這方面都不具備,單憑一個專案的企劃書,估計連貸款的門縫都沒,與其扯上精力去應對這些,不如慢慢起步,相信目前困難只是暫時的。
“老沈,你們盡折騰,難不成我還奢侈到用那些違禁物品餵魚?”
“商業競爭,誰說得清!”
確實說不清。一些食品安全的事件屢見報端,一般公眾也是懷著“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的心理,有了風吹草動,都避之不迭。競爭對手利用大眾的這種心理,對桑家魚莊進行打壓,不得不說也是精於經營詭道。
這次牽連到魚場,丁文沒有感到一絲壓力。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唄,相信可以找到出口的路子,不禁想起上海地那個房總。
林雪芹戴著鴨舌帽走了過來,“沈所,你們是來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