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一家老少的高興勁兒那是空前的了。在農村,生男孩可不比生女孩,一來男丁可以傳宗接代,二來也指望他將來扛起家裡的大梁。厚此薄彼,傳統使然。對這院而言,更可喜可賀的是,這個男娃是這院第一個男丁,因為大哥雖早有家室,卻仍無子女。男人抱著兒子,歡喜的說:“大躍進了,兒子給俺助陣來了,俺想讓他叫躍進呢。”妻子搖搖頭,“這名兒俺不喜歡,大躍進那是國家的大事兒,俺就企盼著兒子將來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就行,”男人順從了妻子,為兒子取名叫“樑子”。女人隨聲附和,“樑子,俺喜歡,聽著就是扛大樑的呢。”兒子的降臨,無疑為這家乃至這院增添了喜氣和希望,滿月酒、百日筵的,折騰的比當初娶媳婦可熱鬧多了。老大雖公務在身不能回來,卻也寫了通道喜,並在每月五塊錢贍養老人的基礎上,單獨另寄五塊錢給老二。

平靜的生活過了沒多久,山裡山外的忽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集鎮成了公社,大村成了大隊,小山村成了大隊管轄的一個小隊。而老二,則成了這個小隊的隊長。土地歸攏起來,隊員集體出工,原本就忙活的老二又多了副擔子,每天早起要招呼社員、分組派工,收工了,還要到處轉悠,看看哪裡該澆水、哪裡該鋤草,做好第二天的派工準備。兩口子都說:“人家信任咱,咱可得好好幹,別出了岔子,害大家跟著遭殃。”

可接下來不久,就真辦了些讓大家遭殃的事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老實巴交的農民也要不分晝夜的去練鋼鐵,這鐵和柴還要就地取材。家家戶戶的大小鐵件甚至農具炊具都要拿去鍊鐵,幹部們硬著頭皮去收,村民是犟著鼻子交,可要對山裡人的經濟命脈——柿子樹和山林下手,一向溫文爾雅的老二也火了:“這自絕生路的事誰下得了手,這小隊長俺不幹了!”妻子說:“你不幹了就能保住山林,俺倒樂意你不幹了呢,可你擋得住別人來砍?說不定人家來砍個精光,那才毀了呢。”老二拍拍腦門:“可不是咋的,俺咋犯了糊塗了呢,俺幹,俺親自帶人去砍!”最後倆字是牙縫裡擠出來的。於是,小隊長拍著胸脯對大隊領導說:“這任務俺們小隊包了,保證供足鍊鐵用的柴火就是。”他們專挑老樹、病樹砍,即便如此,每砍倒一棵柿子樹,大家的心也如刀絞一般。

好在,鐵沒煉太久,鐵頭子燒成鐵坨子,敲鑼打鼓的去報了喜就算完成任務。可入冬了,本該屯滿瓜乾的秫秸囤裡幾近空空。醒過神來的村民們跑上山,將地裡凍爛的地瓜連同乾枯的瓜秧,都搶回了家。那年冬春,病人格外多,小隊長又成了大夫,天天應接不暇。

兩位老人,沒能經得住饑荒的折騰,相繼辭世。老大兩口子趕回來奔喪,處理完後事忙著趕回去,顧不上家長裡短的,只是囑咐老二,可別辜負了鄉親們的信任,一定要帶領鄉親們儘快改變面臨的困境,並且,捐出了一個月的工資,幫鄉親們渡難關。

好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場春風,一夜春雨,山坡便又是一片蔥綠,刻意留下的果樹花團錦簇點綴其中,格外醒目。留下的殘樁也不示弱,萌生的枝丫急速伸展,憋足了勁地長。村民們看到此情此景,雖草根野菜果腹,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老二隨即釋出了“封山令”,從開春到收秋,不許任何人上山砍柴、割草、放牧。村裡的老少爺們一呼百應,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成了義務看山的,他們知道,保護好山林果木,就是保護他們世世代代活下去的命根子。藉此機會,老二還對山村重新佈局,沿山腳種植一道柿子環帶,松樹林子讓它往山頂長,中間修建梯田,還是當家的地瓜花生,山下的巴掌地,種小麥、棉花和蔬菜,要讓山裡人的生活水平上一個臺階。

要想改變山裡人的命運,保證他們的目標得以實現,最要緊的就是解決“水”的問題,不能老是“靠天吃飯”。老二帶著村裡的老少爺們,借山勢鑿挖石窩子攔蓄雨天的山水,山下更是開挖了一個大大的石窩子,雨天蓄滿水,像是個小水庫。他們還鑿井找水,山坡低窪處鑿的井竟也出了水。

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小山村重又煥發出勃勃生機。春天,田埂地頭的迎春花連成金色的綵帶,接下來桃花謝,梨花開,不起眼的棗花、柿子花更是開滿在人們的心裡。巴掌地裡的麥苗返青了,山坡上的地瓜、花生種上了,村頭一小塊兒菜地裡,綠油油的小白菜茈愣愣的長,人們的心裡,也種下了希望。夏天,山裡人也有了夏收,雖忙不過兩天,家家分不了幾瓢,可山裡人的飯桌上有了自己收穫的白麵饅頭。一年中,能吃上幾回饅頭、餃子或是掛麵,山裡人就知足了。入秋,老三也蓋屋成親了,醫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