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插上秧苗,不再種豆和粟,而是種植水稻。
傳送過來的稻子有千斤,雨天不能在外幹活,鄭鈺銘便讓奴隸們在泥屋撿挑稻穀,撿出癟顆粒和雜物,有一袋稻子中還撿出了糯稻,糯稻和梗稻外形稍有區別,糯稻穎果平滑,粒飽滿,稍圓,粳稻籽粒闊而短,較厚,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要仔細辯認才能區分,可這些細微區分卻讓霍思華髮現了,這個細心的女孩託著兩種稍有差別的稻穀跟鄭鈺銘反映時,鄭鈺銘喜得抱起霍思華朝空中拋了再接住。糯米在古代是種非常好的粘合劑。
稻穀經過一番篩選,鄭鈺銘指導奴隸用沼液浸泡稻穀。這種浸種方法是人們在綜合利用沼氣中創造出了的,沼液浸泡後的種子相比清水浸泡,種子肥力更足,秧苗抗寒、抗病、抗逆效能更強。
千斤稻穀篩選出了五百多斤稻穀做種子,五百多斤的稻種出苗可栽種三百多畝稻田。谷中開墾出五十幾畝水田種植,多下的將全部種到南埠,南埠現有糧田千畝左右,現在夠條件種植水稻的就有四百多畝。
稻種在山谷和南埠的秧田撒下後,到農曆五月中旬就可以出苗栽種,鄭鈺銘在栽秧之前稍微清閒下來,這當口楚朝輝在谷中把紙搗鼓出來了。
雖然知道如何製造紙,但在缺少現代工藝製造出的紙不是白紙,而是泛著黃色,有點粗糙的紙張,鄭鈺銘接過楚朝輝手中的成品,笑著說不缺廁紙了。這紙在二十一世紀,是不夠格當廁紙的。
第一次的紙外觀不是太漂亮,在這個時空卻是了不起的成就,前時空漢族在西漢就發明了它,而歐洲各國要到十二世紀以後才學會如何製造。紙張造出後,山谷中不識字的奴隸和工匠不知道其意義,那個只識百字的範津卻驚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