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如果,這是一個極具誘惑性的詞語,它代表著一種假設,代表著另一種可能,代表著那未曾發生過的事,代表著心中的一種希望。
這又是一個極具危險性的詞語,它代表著一種情緒,一種想要改變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毀掉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世界。
我們不能等到自己犯了錯誤後,再去後悔,因為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後悔藥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取經驗,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另外,寫到三國,我還要再提一個人——荀彧。
荀彧,字文若,他是曹操身邊的首席謀士。
他的人格是非常高尚的,不嫉妒同僚,不拍馬屁,為人直接,光明磊落,而且他還向曹操舉薦了很多人才,最得曹操信任的那個郭嘉,就是荀彧舉薦的。
曹操曾經把他當作是自己的子房,可以說,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的江山。
可是,他的結局卻有些悲慘,是被曹操逼死的。
原因是因為他太忠心,太直接。
他既忠心曹操,也忠心漢室。
他為曹操獻計獻策,是希望曹操能夠快些將天下統一,讓百姓不在處於戰爭的硝煙之中,還漢室一個太平江山。
可是,曹操辛苦打來的江山,怎麼可能會拱手讓給手裡的那個傀儡皇帝。
等到戰事稍微平息之後,曹操威脅手裡的漢獻帝,讓他給自己加封魏王,當時,所有人都是支援曹操的,可是,荀彧一聽到這個訊息,立刻寫書把曹操訓了一頓,並直接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一向自負的曹操,看到荀彧這麼不敬的話,惱羞成怒,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表示他已經對自己沒有用了,荀彧會意,於是服毒自殺。
《品三國》中,易中天也分析了,荀彧的死,是因為他的性格,他太忠心,太直接,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從來不會有什麼隱瞞。
當然,他每一次提意見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可是,曹操聽到那麼直接的話,難免會生氣,而且,曹操這個人重的是利益,只要與他利益相違背的事物,他都會剪除,如果當時郭嘉還在,他就肯定不會違背曹操的意思,就算違背曹操的意思,他也會用一個很委婉的方式提出來,而不是像荀彧那麼直接。
不過,相較郭嘉和荀彧而言,我更喜歡的,還是荀彧,他代表的是一種氣節,一種寧死不屈,決不妥協的氣節。
屈原也是這樣一個人,世人皆醉我獨醒,不是因為那些人真的醉了,而是因為那些人在裝醉,可是,屈原沒有裝,他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就算死,也決不妥協,最後,他抱石沉於汩羅江,成了永恆。
有時候,我們也像他們一樣,在默默地堅持一些東西,雖然很傻,雖然知道沒有結果,但是,我們並不後悔。
赤壁之戰,曹操的陸軍並沒有多大的損失,死的都是一些荊州投降的水軍,而且,他的大將也沒有什麼損失,幾乎都逃走了。
那時候,火一燒起來,曹軍頓時就亂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到處亂成一團,失去了指揮作戰的方向,這也是兵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曹操戰敗之後,回到本部,雖然他心裡鬱悶,但是,他並沒有消沉下去,而且,他還給自己計程車兵開會,安慰自己計程車兵,大體內容是,一生中誰沒有失敗過,我們不能只看著眼前的成功和失敗,只有最後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
光從這點上看,曹操就很不簡單了,他一生戎馬生涯,多次行走在死亡線上,好幾次,差點被人幹掉了,可是,他憑著自己的機智,成功逃脫。
可以說,他是一個實幹家,他的成功,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他的奸詐,也是在戰爭中一點一點學會的。
為了生存,每個人都會改變!
所以,我對他不作評價,至於大家怎麼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李香明擊潰曹軍之後,並沒有乘勝追擊,附近的幾座城池,仍然駐紮著曹操幾股不小的兵力,他並沒有把握能將這些城池一舉拿下。
而且,劉備這個人似乎還留了一手,硬仗都是交給自己在打,等到自己打贏之後,他就不停地搶兵器,不停地搶人,不僅沒有損失,而且,還發了一筆小財。
李香明自然不會那麼笨,於是,也不追了,吩咐士兵搶奪勝利品,雖然現在,他和劉備之間還是聯盟,可是,等到曹軍一退,恐怕劉備就會圖謀荊州,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