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嘟嘟嘟”巴喬又一次鳴哨中斷比賽,命令道:“每個人都站在原地不要動,自己看下自己的位置!徐,你的位置應該在哪裡?剛才林喊你的時候,你為什麼沒有立即回撤回去?還有你,歐陽”

對抗賽的前45分鐘,被巴喬的哨聲打斷了20多次,平均兩分多鐘巴喬就會鳴哨中斷比賽然後講上幾句。

第二個45分鐘,比賽顯得順暢多了,三條線上基本上沒有出現過脫節的情況,而這種脫節,是之前一個星期裡香港隊在熱身賽中輸球的最大原因。

“熱身賽和對抗賽都是為了發現問題和檢驗訓練成果,但競技體育嘛,都有著競爭的成分在裡面!”陳灼說道。

對抗賽結束之後,球員們非要讓陳灼總結幾句,巴喬和教練組的成員們也沒有反對。

“對抗賽的競爭性在哪裡?誰能告訴我?來,你。郭建邦,你來說!哦嗯嗯。說的好!剛剛建邦講的大家聽清楚沒有,我重複一遍,建邦說,對抗賽的競爭性,是隊內的競爭,確定誰能夠打上主力!講的非常好!”陳灼和大家做著互動,指著夏志明,又問道:“志明。你來說說,我們熱身賽的競爭成分在哪個方面?”

“都是爭取機會,在隊內對抗賽中表現出色,就有了參加熱身賽的機會,參加熱身賽時候表現出色,就有了參加正賽的機會!”夏志明講道。

陳灼表揚道:“非常好,志明說了一個詞。機會!我再補充一個詞,提高!對於我們自己來說,訓練,比賽,包括隊內對抗賽,熱身賽。正式比賽,都是一個一個的機會,提高的機會!”

陳灼一邊說一邊打著手勢,球員們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然後我們再回到訓練中去!在巴喬教練帶著大家合練的這段日子,誰感覺自己有提高的舉手給我看看!”陳灼問道。

大家全都把手舉了起來。陳灼點點頭示意大家放下,繼續說道:“很好。大家感覺都有提高,有沒有人覺得訓練量不夠,想要加量的?”

大家哈哈笑著,覺得陳灼在開玩笑,誰會有這種要求啊,就連聽到教練員翻譯陳灼意思的巴喬也樂了,哪有這種

居然有兩個,哦不,三個球員舉手,第三個舉手的球員顯然是猶豫了一下怕只有自己舉,回頭看看有人舉手,這才把半揚起的手臂舉了起來。

“還有我!”加森也舉起了手臂,他是聽了隊友翻譯之後才行動的,延誤的一兩秒不是他的責任。

陳灼看過去,前面兩個幾乎同時舉手的,一個是邊衛郭建邦,一個是中後衛翟廷峰,都是香港籍球員。而猶豫了一下才舉手的,是B隊的影鋒巢鵬飛,1987年出生,剛滿23歲,和徐德帥一樣,巢鵬飛也是大連實德青年隊來到香港的“國援”。

“國援”一詞起源於中國香港,當時的港人習慣將來港踢球的內地球員用於該詞稱呼。從“國援”近20年的歷史上看,他們的表現曾幾經輝煌,也曾幾度黯淡,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並用辛勤的汗水書寫著外來人的“港人精神”,而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贏得了港人的理解和尊重。

香港足總是1993年開始開放對大陸球員引進條款的,規定“國援”不再佔用香港職業球隊的“外援”名額,此時博斯曼法案尚未正式裁決,可以說香港的開放精神走在了前面。

順帶著稍微講一下“國援”的歷史,香港職業足球第一位正式的“國援”是1993年到香港效力的天津球員宋連勇,1965年出生的他加盟香港南華的時候已經28歲,宋連勇是1985年世青賽時候的中國國青隊主力,當時國青的首發前鋒就是他和高洪波兩個人,在中國足球還沒有進入職業化階段的時候,南下的宋連勇也成為了一個“拓荒者”。在1997年的時候,宋連勇取得永居權並代表香港隊參加了世界盃預選賽,打響了國援的第一槍。

1997年度,兩屆中國足球先生榮膺者吳群立加盟南華,將“國援”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到達了頂峰。儘管“立仔”當時已年屆34歲,且多年征戰綠茵場留下的傷病已不能應付全場90分鐘的比賽,但是他依然是南華隊不可缺少的核心。

曾與吳群立共事的前南華總監梁志守回憶道:“以他的水平,即使是數分鐘也可改寫戰局。當時我常向對手說,即使前60分鐘你領先我也不打緊,只要最後30分鐘我派立仔上場,同樣贏你。”

當然,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香港聯賽的水平問題,那兩個賽季中,“立仔”也是名利雙收,在至少拿著5萬港元月薪的同時,也兩度入選香港聯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