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她分明從宋文身上聞到一股香味,這種香味是小君身上特有的味道;她還看到他臉上纏著一根長頭髮,不用看都知道是小君的,再聯想起他鬼鬼祟祟的動作,不用看也知道他們剛才在做什麼。想想那些少兒禁止的場面,就讓人臉紅不已。
宋文轉回房內,就看到迎面飛來一個枕頭,連忙用手抓住。
“丟死人了,也不穿衣服。”小君惱怒的說道,尤其是看到他下面一柱擎天的樣子,更是羞得面紅耳赤,不由暗暗呸了一聲,心道這死人,怎麼這麼強。
“又沒人看到,穿什麼?”宋文把枕頭放在床上說道。
“誰說沒人看到,剛才要是開門,慧清不就看到了嗎?”
“又沒開門。”宋文說道。
看著一臉紅暈,身子白皙如玉的小君,宋文又把持不住了,一把撲了過去。瞬間戰火再起,激戰蔓延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有“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終南山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谷有五,小谷過百,連綿數百里。《左傳》稱終南山有“九州之險”,《史記》說秦嶺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長安縣誌》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至於它的麗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唐代詩人李白寫道:“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託興每不淺。”
據傳楚康王時,函谷關關令尹喜,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隨後飄然而去。
傳說今天樓觀臺的說經臺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於是樓觀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
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歷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筑廟祀老子,漢武帝則於說經臺北建老子祠。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增修殿宇,開創了樓觀道派。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別是因樓觀道士岐暉曾贊助李淵起義,故李淵當了皇帝后,對樓觀道特予青睞。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當時主要建築有文始、三清、玄門等列祖殿,還有紫雲衍慶樓和景陽樓等,成為古樓觀的中心。以後歷代雖時有修葺,但屢遭兵燹,至清末,宗聖宮僅存殘垣斷壁,一片廢墟。此後,樓觀的中心便轉移到了說經臺。
宋文等人來到說經臺,聽尹文柏引經據典的將終南典故、景緻一一道來,不由佩服不已。宋文沒想到這五大三粗的漢子竟然有這麼好的口才,果然是人不可貌相,總算不辜負他那文柏的名字。
參觀完說經臺和附近的景物,他們並沒有沿官方修出的道路前行,而是沿著山邊的一條小路,往終南山中走去。
小路似乎經常有人走,十分平坦,只是旁邊雜草叢叢,碎石成堆。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氣的原因,山中竟然沒有一隻蚊子,這讓宋文十分的不理解。他也走過北方地界,通常這個時候已經是蚊子滿頭飛了,沒想到自入山到現在竟然一隻蚊子也無,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幾個美女漂亮,所以那些蚊子才放過了他們一碼。據說公蚊子是不吸血的,只喝樹汁,母蚊子吸血是為了傳宗接代,估計和這幾個女人同性相斥,又看不上他們兩個男的,所以才沒有出現。
山中風光無限,流水潺潺,林木蒼翠,時而還可以看到飛鳥盤旋,走獸奔行。路過一處山壁的時候,他們還看到幾隻松鼠抱著東西在石頭上啃著,看到他們過來,都瞪著好奇的眼睛看著她們。
幾個女的看到它們那可愛的樣子歡喜不已,可惜她們的尖叫聲把它們都給嚇跑了。
走了一個多小時,在幾個女的快要堅持不住時,他們終於來到了目的地,終南隱士的隱居之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千年來,全球有百萬計的隱士在終南山居住過。就算是在如今這個讓人紙醉金迷、留戀忘還的萬惡社會,終南山也還有將近5000位的隱士隱居其中,據說年齡最大的有90多歲,個別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