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裡面坐。
宋虎他媽經常看到宋文的,所以也沒什麼話說。
只有宋龍的母親郭春花好久沒見他,心裡有一籮筐話想說,一看到他就拉著他的手說了起來,問宋文在外面怎麼樣,回來打算做什麼。
宋文聽得心裡暖暖的,笑著應著話。
忽然,郭春花看到在和黃文鳳說話的阮雲娜,不禁眼前一亮,問道:“阿文,那姑娘是誰呀!挺水靈的,嫁人沒有,若是沒嫁人阿姆介紹來給你做老婆。”
宋文一聽,頭上直冒汗,他最怕的就是這些阿姆來這一招,連忙說:“阿姆,人家是個公司的經理,已經有男朋友了,男朋友就是那公司的總經理。”
“那倒是可惜了。不過不要緊,到時候阿姆再給阿文介紹一個。”
“阿姆,裡面坐吧!外面風冷。”
看到阿姆這麼熱情,宋文知道說下去就要問他喜歡什麼樣的女孩,外面有沒有女朋友之類的,連忙轉移話題。
他把他阿姆幾人請到屋裡泡茶,然後就抽開身子,去煮了一鍋尖頭慄出來,讓她們一邊吃著栗子,一邊說話。
第七十章 冬節(求收藏求推薦求評價)
宋文站在停車場,揮手送走老媽和她帶來的阿姆一行人。
這一天的時間裡,他感覺比過了一年還累。不說老媽,就說郭春花阿姆拉著他的手在旁邊問這問那,差不多把他這幾年在外面的生活都撈了出來,他老媽還在旁邊湊熱鬧問著,弄得他腦門都快冒煙。
宋虎兩公婆和他大嫂在一旁帶著孩子,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但他從知道他們早在心裡笑爆了。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是說三個還未成年的女孩,像他媽這種年紀的婦女何止是一臺戲,都有好幾臺了。
安裝路燈的工人已經回去,幾十盞路燈一天肯定裝不完,估計還要裝幾天。
被阿姆她們拉著說了一天的話,到最後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反正是糊里糊塗的,頭都她們問得有點發暈,乾脆回屋,把門關了,睡覺。
轉眼間,又到冬至。
冬至,閩南人又稱之為“冬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個很傳統節日。舊時官府和民間都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開始有冬節祭祀的活動。
《周禮春官·神仕》中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就是祭拜天地祖先神明,以祈求風調雨順、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和百姓的飢餓、死亡。而《後漢書禮儀》又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的記載,到這一天,還要挑選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晉書》也有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至唐宋時,冬至已與歲首並重。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寫著:“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到了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並不以冬至為節,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就像閩南,在冬至這天,一定要煮紅糖糯米湯圓,謂之“冬節圓”。
一大早,宋文就起來,騎著摩托去鎮上買了一些牛肉,然後回到宋家堡,和熙熙一起搓圓仔。
閩南的“冬節圓”有兩種,一種是甜的,一種鹹的。
甜的是用來祭神、祭祖、祭土地、祭灶公。
早上他母親已經把祭拜的冬節圓搓好,並已經用紅糖煮了拜過,剩下的這些糯米糰就是要搓來中午吃的。
閩南的冬節圓都是用糯米做的。
以前是用石磨把浸泡軟的糯米磨成漿水,然後用布袋裝了濾去水分,留下的就是做冬節圓的糯米糰。如今直接用機器磨比以前省事多了。還有的根本就不用糯米磨,而是用糯米粉挑水搓。雖然這樣方便,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冬節圓好像沒有用糯米磨成漿水做成的冬節圓那麼好吃,感覺沒那麼爽口。
閩南的冬節圓很有意思,就是不管做多少,都要有兩粒比其它圓仔大的冬節圓,大家都說這叫“圓公”“圓母”。宋文至今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子做,搞不懂。
要祭拜的冬節圓要用紅糖煮了,才能祭神、祭祖、祭土地、祭灶公,祭拜好後,把兩粒最大的“圓公、圓母”貼在灶公神像前,舊時也有貼在大門、各個窗戶、櫃、櫥、床、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