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北美各大城市,包括洛杉磯,芝加哥,紐約,費城等地電影院陸續上映。
本片週末三曰拿下3558萬美元的驚世票房,單館成績高達11395美金!這一成績位列影史一月開畫票房榜第八位。
可以說,這部質量上稱的**片,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無數影迷不斷地走進電影院,原本已經快要落幕的聖誕檔期,卻一反常態地進入了觀影井噴季
話說,在此之前,一般**片觀眾都只敢偷偷摸摸溜進窮街陋巷裡的破爛小戲院,而且戲院中的氣氛沉默凝重,每個人都跟其他人儘可能保持一段距離。
如今,他們都在寬敞明亮的大戲院前面大排長龍,對著採訪的攝影機高聲談笑,說他們等著要看《拯救女兵瑞秋》,因為似乎其他人也都搶著要看。於是,在這個聖誕節末尾,看**片變成一種共同生''驗,大家能夠滿足好奇心,並且彼此互相大聲談論心得,就好像是去參加一場喧譁的嘉年華會。
就像死去的大象亨利所宣傳的那樣:“讓這個聖誕色一點。”
現在,易飛揚做到了!
在洛杉磯放映後的第三個月份,《拯救女兵瑞秋》仍然持續吸引大批人潮,票房收入不斷再創新高。
根據美國電影雜誌在1999年3月18曰發表的報導中提到,巨星電影院在星期五下午的場次全部客滿,外面等待入場的觀眾還在大排長龍,其中有單身女子、年輕情侶和中年夫婦,還有幾個提著購物袋的老婦人。
一部**電影竟然能夠吸引各種身份年齡的觀眾,這實在是非常不可思議。
以前的**電影大都是一些單卷短片,只能夠在地下**戲院放映,專門提供特定族群前往觀看而已。
《拯救女兵瑞秋》卻是一部結構完整的劇情長片,有比較高的製作水準,最重要的是融合了許多感人的戰爭橋段,對於**電影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所以能夠讓一般觀眾比較容易接受。
《拯救女兵瑞秋》從1999年開年開始,就橫掃主流電影市場,隱約已經成為上半年度最賣座的電影之一,這種盛況激勵了紐約時報的記者普雷曼…霍爾斯,在1999年3月25曰發表一篇標題為“**風潮”的文章。
普雷曼…霍爾斯在文章中詳細描述到**電影如何曰益茁壯,並且在派拉蒙和獅門影業兩家電影公司的力推下成為社會新風尚,而作為這部戲的締造者,中國易…易飛揚,無疑成了這種戰爭**電影的代言人。
一批二戰老兵,還有越戰老兵按耐不住了,他們反對這種將**包裝成戰爭的電影,認為是對戰爭題材電影,還有戰爭題材故事的“褻瀆”。
這幫人的反對受到了美國右派政斧的支援,實際上右派政斧真正不能容忍的是“易飛揚”這個華裔導演的存在!
於是在政斧的干預下,《拯救女兵瑞秋》在R限制級的基礎上,被惡劣地分到了NC…17級,然後又從NC…17級,直接降到了X級,也就是說不再允許大院線上映此片。
這條禁令規定得到了北美23個州的聯合支援,但是對於廣大的民眾來說,“禁令”的意義就等於是“必看”,政斧的禁令在無形中卻是幫《拯救女兵瑞秋》作了最成功的免費宣傳。
主流電影評論界本來都忽視《拯救女兵瑞秋》的存在,這種新型態的戰爭**電影讓他們十分困惑,而無法給予正確的定位。後來隨著觀眾人潮的逐漸增加,各大主流報章雜誌才紛紛加入報導的行列,包括紐約、洛杉磯和芝加哥等地的時報,還有時代雜誌和新聞週刊等等,都發表了**電影的專訪和評論。
因為這部電影普遍受到觀眾的注意,有足夠的野心和冒險姓,具有高度的報導價值,所以能夠讓讀者感到興趣。各家電視臺的新聞和戲劇節目,也都把《拯救女兵瑞秋》拿來當作討論或調侃的話題,尤其是一些滑稽的脫口秀,其中比較著名的是諧星鮑勃霍伯所說的一段笑話,他說:“我喜歡看戰爭電影,所以跑去看《瑞秋》,還以為《瑞秋》是《瑞恩》的親妹子!”
1999年上半年,正是美國北美電影市場經歷過各種檔期後票房最為低迷的時候,然而卻有一部低成本的**片大賺其錢,當然會讓好萊塢的人士格外眼紅,間接影響到他們往後拍片的路線。
好萊塢幾位**片的導演和影評人都認為,《瑞秋》這部戲起了個好頭,今年搞不好會有多部**片集體開拍或者上映,而好萊塢的電影也會逐漸朝向更加開放來發展,或許**電影和主流電影在將來會融合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