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等技術的運用使得最終的效果就如連環畫中的圖畫一般,引人入勝。
誠然。有一些鏡頭非常的棒,但最終還是打鬥特效、優秀導演的思想和完美的剪輯等等因素綜合在一起鑄就了本片的莫大成功。
回頭再看《鋼鐵俠》。
作為華人導演,易飛揚第一次執導如此大片,除了追求特效完美之外,他甚至將最鍾愛的香港動作電影元素融入其中,那個從跨下穿越實施攻擊的鏡頭,讓人聯想起很多部經典的香港武俠動作片。比如說《方世玉》,《黃飛鴻》等。這部戲的動作場面幾乎都遵循著易飛揚的套路,爆炸、火焰,接著一輛車從火焰中衝出,高樓坍塌很少有人會認識到,這部戲實際上正在引領一次電影技術的新革命。
功夫。一直都是香港動作片中的王牌,素以“快”“狠”“準”聞名,不過作為第一華人導演,易飛揚卻在強調鋼鐵俠“功夫”的“快”時,也展現出了一種極慢的美。比如說有一段戲恐怖分子衝他瘋狂掃射。易飛揚就直接讓那些子彈和炮彈停頓下來。彷彿凝固在了空中,然後鏡頭不斷地轉動。從而360度地讓人們觀察了這段優美的慢動作。
人們欣賞這段鏡頭,就認為這理所當然就該是這樣的,但只有易飛揚知道這是怎樣生成的。那是因為他的想法是,漫畫書可以呈現許多漂亮的鏡頭,它可以讓動作靜止。易飛揚的靈感就來自於此,慢鏡頭可以讓動作場面看起來更有質感。所以他就想出一個辦法來達到這個效果,拍攝時運用移動攝像機的方法,嘗試以很慢的速度拍攝一個目標,然後以正常的速度移動攝像機來環繞它。
一開始的時候,大傢伙想出了一個大膽的主意。將小型的發射器綁在攝像機上,這樣攝像機就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動。但試驗證明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有攝像機在半途中突然爆炸。
後來夢幻娛樂的特效總監斯坦…溫斯頓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在拍攝目標周圍擺滿一圈的攝像機,這能讓攝像機連續地快速捕捉每個鏡頭,然後再對這些鏡頭進行處理。之前的特效幾乎全部仿照電視廣告,音樂錄影帶或其它電影中的方法,而這個特效不同。它不僅顯示了它的獨特魅力,也成就了《鋼鐵俠》中最佳的特技時刻。
總體來說,正是因為易飛揚這種精益求精的特效精神,使得《鋼鐵俠》的特效技術要比《蜘蛛俠》高出一籌。這不僅源於易飛揚對動作片特殊的把握和處理…不要忘了,前面說過,中國人是最善於拍攝動作片的,尤其將武俠中的高難度借鑑到了這部戲中,鋼鐵俠和鋼鐵怪物都成了武林高手,一拳毀掉一棟樓,一腿踢飛一架飛機,可以說,易飛揚將新武俠電影中元素都用到了這部戲中。
除此之外,作為過來人,易飛揚對於特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那絕對是知根知底的。
眾所周知,世界大片有的經費投入甚至超過數億美元,拍攝時間歷時數年之久。這樣的大片,無論哪一部都離不開電影特技的運用,精彩緊張而又變幻末測的故事情節。富麗堂皇而又光怪陸離的場景再加上諸多電影明星們的賣力演出,無不徹底的使每一位觀看過這些影片的觀眾為之折服。
可以說如今好萊塢真正的大片。實際上已經進入了特效製作的戰國時代!
而說起將高科技的電腦特技在電影中運用的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的電影導演來,那就部能不提到兩個人,他們都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都以執導以劇情匪夷所思、特技貫穿全片的超級科幻大片而蜚聲國際影壇,他們就是斯皮爾伯格與卡梅隆。
早就以因《大白鯊》、《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安》等著名大片而被觀眾所熟知的美國最著名的科幻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幾乎在其成名之後的每一部電影製作中都用上了高科技的電腦特技的運用。
象《侏羅紀公園》中的那些在電影螢幕上栩栩如生的各種史前動物——恐龍;《拯救大兵瑞安》中那登陸時的激烈壯觀的戰鬥場面無不是利用高科技電腦的特技來完成常人所不能完成的拍攝場面的,這些充滿幻想的故事情節給了觀眾以前所未有的離奇感受,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因此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拍攝的影片幾乎就成了電影院票房收入保證的代名詞。僅是以7000萬美元大投入拍攝的《侏羅紀公園》就贏得了超過10億美元的票房總收入。
而拍攝出《終結者》。《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更無疑是二十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曾經三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也拍攝過兩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至今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