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廣之兵增援成得臣。
原來楚國軍隊分為西廣和東廣,西廣素來不如東廣精兵將廣,而楚成王如此調兵遣將,也暴露出他對成得臣此戰並不看好,他並不認為成得臣此戰必勝。
而成得臣之子成大心也向楚成王請戰,願率領宗族六百人參加這次戰鬥,楚成王答應了成大心的請求。
反正是成得臣自己的族人,輸贏都會盡力,又不關楚國的事情。
鬥越椒率領這一千六百人趕回宋國,成得臣一看增援部隊,更加惱火。
這是增援還是為了噁心我?
不但晉文公氣我,自己的領導還噁心我?
我還偏不信這個邪了,這一仗,我非打不可,我還非贏不可呢!
成得臣率領四國聯軍,即日啟程。他將部隊分為三軍,自己率領西廣及成氏宗族的嫡系部隊作為中軍,命令鬥宜申率領申邑部隊連同鄭國和許國部隊為左軍,命令鬥勃率領息邑部隊連同陳國、蔡國的部隊為右軍。
他順著先軫的謀劃去了,走的意氣風發,走的大義凜然
成得臣出發的訊息一傳到晉軍大營,晉文公即刻召開作戰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各位大臣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先軫認為,經過長期和宋國的作戰,楚軍貌似強大,其實早已疲憊不堪,這次作戰晉軍只要志氣高昂,一定可以戰勝楚軍。
可是狐偃卻提出了大家最不願意聽到的話。狐偃提醒晉文公,在他們避難楚國的時候,晉文公曾經對楚成王承諾過,如果迫不得已要與楚國作戰,一定會退避三舍。在經歷了之前的收復周襄王所賜四地的事情,晉文公的誠信已經在中原地區人盡皆知。難道要因為對楚成王的失信而毀掉自己的信譽嗎?晉文公最好還是遵守承諾。
此言一出,眾皆譁然。
什麼?
還沒打先退後?
諸侯會怎麼看我們晉國?百姓會怎麼看?
對戰局有何深遠影響?
憑什麼退後?就算當時有承諾,他楚成王有證據嗎?有人證物證以及音訊證據嗎?
大臣們議論紛紛,當然都不主張退後。畢竟戰爭是殘酷的,一著不慎,恐怕滿盤皆輸。
可是晉文公沉吟良久,他明白自己的承諾不止是對楚成王,更是為自己。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之徒,更不是不敢面對過去的人。說到底,當日狼狽的公子重耳是接受了楚成王的恩惠,受人滴水之恩,便當湧泉相報。何況說過的話,必然要去做。
所謂一言九鼎。
但是大臣們還是覺得這事兒太尷尬,成得臣不過一介武夫,晉文公是一國諸侯。讓晉文公避讓成得臣?恐怕日後為人笑話。
可是狐偃認為,我們晉國不是避讓成得臣,是避讓楚成王。
又有人擔心了,我們是撤退了,那楚軍不依不饒沒有眼色追著我們不放卻該當如何?
狐偃笑道,“我們撤退,楚軍無外乎有兩種反應。如果楚軍跟著我們撤退,那宋國之圍也解了,我們目的達到;如果楚軍緊追我們,那成得臣純屬以下犯上,給臉打臉,我們一鼓作氣就把他們收拾了。”
晉文公覺得狐偃此言已經將可能發生的事情和後果都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晉軍退避,有利無害。晉文公下令,三軍撤退。
最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就在成得臣氣的發瘋率領楚軍瘋狂進攻的時候,晉文公的軍隊徐徐開拔,直接退後九十里地,也就是三舍的距離,直到城濮,方才安營紮寨。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晉文公都已經實現了他的諾言。
最終聚集城濮的軍隊卻不止是晉軍,因為齊國已經命令國懿仲之子國歸父為大將,崔夭為副將率領齊國大軍來到城濮,而秦國也派出了小子懳�蠼��滓冶��苯�那毓�缶�吹攪順清В�踔了緯曬�才沙雋慫韭砉�錒搪柿燜喂��砬襖粗�蟆�
成得臣的敵人在城濮聚集,而他本人還一無所知,正在奔往城濮的路上。
再說楚軍見晉軍一味後退,當然不知所以然,都開心不已。看來我們楚軍果然威望過人啊,還沒開打呢,先嚇得晉軍退避不迭,這晉文公不過是個膽小的老頭啊!
鬥勃勸成得臣不如藉機退兵,反正晉文公撤退了,說出去我們也算是有個交代。
見好就收吧,追下去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
可是成得臣聽了這話更加生氣了,什麼,撤退?沒看主公給我們添的這些老弱病殘的軍隊?連自己人都瞧不起我們,我們再撤退,那不是正好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