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一聽這話氣不打一出來,立刻反駁道,“寡人南征楚國,北伐山戎,滅令支、孤竹,這在諸侯中間都是為人熟知的。現在寡人召集的諸侯之會中,兵車之會有三次,衣裳之會有六次,一統天下,九合諸侯,就算是三代受命,也不過如此吧?我要說封禪,那是為了昭告子孫,也沒那麼過分吧?”
管仲心裡暗笑,這主公如今是在給我說他的光輝事蹟呢,他大概忘了,哪次大事少了我啊?看來他還真是驕傲了。算了,還是給他點教訓吧!管仲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古代天子受命於天,那是現有祥瑞事宜,然後才進行封禪。這典禮是非常隆重的,既有嘉黍、嘉禾,又有傳說中的‘靈茅’,也就是一茅三脊的靈茅,這都是天子受命的祥瑞;東海比目魚,西海比翼鳥,祥瑞之物都不招而致。這些事情記載在史冊上,都是子孫的榮耀。現在也沒有鳳凰、麒麟到來,反而是鴟鴞來了不少;現在沒聽說有嘉禾,反而是蓬蒿長的很茂盛。如果主公這時候非要行封禪大典,恐怕列國有知識的人都會嘲笑您呢!”
這一席話說的齊桓公啞口無言,第二天再也沒有提起封禪之事。
其實管仲所說的祥瑞,也大多是遠古時期人們美好的傳說罷了,要說真有其事,恐怕還欠考據。但是管仲所說的意思,那是現在齊桓公作為一個諸侯根本就沒有進行封禪的資格,如果硬要進行封禪,到時候別的國家有識之士肯定會用這些祥瑞事情嘲笑齊桓公。
這是齊桓公的軟肋。
他自己當然心知肚明自己沒有資格這樣做,但是他總覺得自己成績很好了,要這樣做那不是錦上添花了嗎?可是如果真的最後招致各國的嘲笑,讓自己聲譽受損,齊桓公是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
這也是齊桓公英明之處。
驕傲和自大燒不了多長時間,不會像有的領導,非要透過什麼儀式和典禮給自己增添光環。那都是虛的,經不起時間的淘洗,歷史的考驗。
雖然這件事情就此過去,但是齊桓公總得從別的地方補償自己,畢竟已經是諸侯霸主了麼!於是齊桓公回國之後,廣建宮室,而且都是華麗無比。而且自己的很多待遇都和周天子看齊。齊國百姓對此議論紛紛,都覺得這樣做實在是太過分了。
這幾乎是所有領導的通病了。
好一點的領導,在艱苦奮鬥的時候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可是一旦事業有所起色,很快陷入到聲色犬馬之中。務必在各個方面尋求名牌,高價,華麗,好像沒有那些虛榮的東西裝飾,自己的實質就會降低水平。
其實真正有大能的領導,是不需要用這些東西來裝飾自己的。那些世俗的東西,只能帶給自己人身的累贅。
所謂返璞歸真,其實是人生最高境界。
而管仲回國之後,在府裡修建了三層高的臺子,稱作“三歸之臺”,象徵著人民歸、諸侯歸、四夷歸。又多次塞門,來遮蔽內外,設立反砧,招待列國使臣。
對於一個臣子來說,這些其實也屬於僭越,管仲拿自己當諸侯了。
鮑叔牙找到管仲說道,“主公奢侈您就奢侈,主公僭越您就僭越,這還能行嗎?”
鮑叔牙果然是管仲的好朋友,這樣的話也能就這麼直接說出來。
可是管仲振振有詞的說道,“主公不辭勞苦,成就霸業,為的就是一日快樂。如果用禮法去約束他,那他覺得生活太辛苦了,肯定會心生怠意,就不會再這樣努力了。我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替主公分去一些對他的不好評論。”
鮑叔牙雖然心裡不同意管仲的說法,但是表面上也無可奈何。畢竟他是仲父,是齊桓公最信任的人。
其實管仲說的話無非是藉口。既然知道對齊桓公有了不好的評論,為何不能勸阻他收斂一些呢?說什麼自己僭越可以分去對齊桓公的不好評論,難道因為你的行為不好,就能說齊桓公行為正確嗎?恐怕只能帶來更多的惡評,認為齊國上下不尊禮法,目無周王。
至於說到奮鬥是為了享受,這是管仲給自己和齊桓公找的藉口,當然也是他的真心話。畢竟個人主義者管仲,是不會丟棄自己享受的機會的。能夠讓自己愉悅,為什麼不去做呢?一切禮法,並不能約束管仲。
再說太宰周公孔趕回洛邑,途中正好遇到晉獻公也來參加會盟。太宰周公孔急忙告知晉獻公,會盟已經結束了。晉獻公後悔不已,說這都是因為我們太偏僻了,不能參加這次盛會,這可如何是好呢?
太宰周公孔勸慰晉獻公說道,“您也不必後悔了。現在齊桓公自恃功高,洋洋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