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崇將束帶丟在楚成王面前,楚成王大聲叫道,“鬥勃!鬥勃!寡人不聽你的忠言,今日都是咎由自取!”
死到臨頭才反應過來誰是忠臣,真的太晚了!
楚成王用潘崇給自己的束帶套上了脖子,潘崇一揮手,左右武士一起動手,不一會兒楚成王便嗚呼哀哉!
綜有豪情萬丈,敵不過聽信謠言。不過楚成王再怨望,誰來替被他謀害的兄長鳴冤呢?一個王位既然開始就是陰謀與鮮血造成的,最終也得用生命的代價來償付。
而羋氏在這次動亂之中也明白自己就是兄長被害的幫兇,所以也投繯自盡。
楚成王被害之後,世子商臣名正言順的登基,是為楚穆王。而在這次宮廷變亂中的謀臣和執行者潘崇,被楚穆王加封為太師,執掌環列之尹。
好端端的楚成王暴斃了,這當然在楚國上下引起許多謠言。不過大臣鬥般等人知道真相,卻不敢多說半個字。而商公斗宜申知道這次變亂真相之後託言前來郢都為楚成王弔唁,其實密謀與大夫仲歸謀刺殺楚穆王。不料事情先為楚穆王所知,楚穆王派鬥越椒將鬥宜申和仲歸謀剿滅。
曾經巫者預言楚成王和子玉、子西三人都不得善終的預言終於實現。其實也許就當時楚國王室爭權奪利、謀害成風的形勢而言,身為高層領導就意味著更多的風險,自然被害的機會更大。
第七章 不戰而勝
楚穆王派潘崇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楚成王順利執政,同時派鬥越椒剿滅反對者鬥宜申和仲歸謀的反對,楚國一時間人人自危。
但是最高領導的更替往往帶來中層領導變動。這裡面不止有最高領導把持權力的需要,更有瞄準機會趁機攪和謀取個人利益的人的需要。
變化就意味著機會,眼下的楚國,鬥勃被賜死,鬥宜申被剿滅,鬥越椒的野心逐漸發展起來。
我是不是可以做楚國令尹呢?
鬥越椒時常這樣問自己。
眼下機會來了,可是鬥越椒覺得鬥般是自己的一個障礙。要除掉鬥般,那無疑必須藉助楚穆王。可是要如何才能讓楚穆王除掉鬥般呢?總不能告訴楚穆王,我想做楚國令尹,不如主公殺了鬥般任命我為令尹吧!
楚穆王最害怕的是什麼?
終於,鬥越椒決定撒一個彌天大謊來對付鬥般。他找到楚穆王,說您可不知道啊,自從您上任之後,鬥般經常說自己家世代受楚成王的大恩,無以為報,必須扶立公子職才能報答楚成王啊!鬥宜申這次膽敢謀逆沒有內應他趕嗎?那不就是鬥般招來的麼?如今鬥宜申伏法,鬥般肯定不能心甘情願,還不一定有什麼陰謀鬼計呢!
領導最害怕的就是有人奪權,尤其像楚穆王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領導。所以鬥越椒這麼一說,楚穆王就怒了,也沒顧上查問證據。因為楚穆王心裡有鬼,他自己就是謀逆上臺的,所以他認為別人也都和他一樣,為了權力什麼事兒都做得出來。
楚穆王當然也有自己的標準,他召見鬥般,命令鬥般把公子職殺了!
鬥般也傻了,公子職是您家養的雞鴨鵝嗎?說殺就殺?人家有什麼過錯啊?沒見過這麼不講理的!鬥般當即拒絕了楚穆王的要求。
楚穆王半天沒吭氣,半晌說道,“鬥般準備成就先王的遺願吧?”
先王?這和先王有什麼關係?
鬥般還沒明白過來怎麼回事,楚穆王手揮銅錘,錘殺鬥般!
可見鬥越椒陰險狡詐,一下子就抓住了楚穆王的痛處;而楚穆王的確心狠手辣兼剛愎自用,謀逆這樣的大罪居然試探一下就親自行刑了?
其實楚穆王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鬥般不殺公子職,不一定是要扶立公子職,說不定只是不喜歡無辜者被殺,或者乾脆就是不認同如此行事方式。鬥般是死了,可是楚穆王如此行事方式,日後勢必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
鬥般被害的訊息一傳出來,公子職就撒丫子出奔了。還不跑,鬥般是為什麼被殺的?父親楚成王是為什麼被殺的?
可是公子職還是跑晚了。如果當日政變發生的時候出奔或者還有一線生機,可是如今,在楚穆王已經將楚國牢牢掌握在手心裡的時候,公子職只能被鬥越椒殺害在郊外。
楚穆王拜成大心為令尹,可是不久成大心也去世了。楚穆王於是拜斗越椒為令尹,蒍賈為司馬。後來楚穆王有感於子文對楚國的功勞,任命鬥克黃為箴尹。鬥克黃是鬥般的兒子,子文的孫子。
楚國政變的訊息傳出去之後,晉襄公問趙衰,這是不是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