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不費吹灰之力奪得京城。老百姓一看這怎麼回事,太叔段奉命去國都監國,這公子呂難道跑京城來監城嗎?公子呂立刻出榜安民,將太叔段所作所為昭告民眾。這傢伙可炸鍋了,滿城民眾才知道敢情太叔段是忘恩負義的大騙子啊!盡說太叔段可太缺德了。
太叔段還在路上沒兩天,就知道京城失守,心裡這個慌啊,還沒到新鄭,自己的地盤先丟了。立馬回兵,紮營城外,準備攻城。只見手下兵卒一個個交頭接耳,議論不休,原來有京城百姓送信給當兵的家人,說你們大傻子一樣知道到底咋回事嗎?事情是這樣的
太叔段沒反應過來,這邊依然譁然而散,只能帶幾個殘兵散將前往鄢邑,誰料鄭莊公已經駐兵於此。太叔段尋思無處可去,還是去共城,那不是老爹給封的老根據地嗎?進城不久,鄭莊公與公子呂引兵攻城。共城小小地方,如何能承受兩處雄兵?城破之日,太叔段自刎而亡。臨死前太叔段感嘆,這都是武姜害我!
鄭莊公見弟弟太叔段的屍體,伏屍大哭!哭著還唸叨,哎呦我的弟弟啊,你何至於此呢?
這就是演技派鄭莊公的高明之處了。如果真是不想讓弟弟死,為何不先派人談判呢?或者攻城時命令搭救呢?這麼一哭,收攏人心罷了。
這場哭戲演完之後,鄭莊公檢查太叔段住處,搜出武姜密信,與截獲的太叔段回信一同發給祭足,讓他送給武姜看。命令將武姜送往穎地安置,告訴她,不到黃泉,我們不見面!
武姜見了這信,自然無話可說,立馬出居穎地。
鄭莊公回宮不見武姜,又感慨一番,我不得已殺了弟弟,怎麼忍心讓母親離開呢?我實在是天倫罪人啊!
奇怪了,那不是您下的命令嗎?關於家庭內部矛盾,鄭莊公還真是一個演技派。只是這場親人謀逆,是否就能這樣結束呢?
第十四章 黃泉相見
處理了太叔段,鄭莊公才真正覺得整個鄭國真正屬於自己了。再不用看別人的眼色,擔心別人的陰謀,關注別人的行動。如今自己在打倒太叔段事件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仁義、能力與胸襟,成為最大的贏家。只是,還有一件事,令他沒那麼放心。關於自己的母親武姜放於穎地,自己這樣做是對還是錯,似乎沒個標準。
要說實在話,武姜是太叔段謀逆的內應,證據確鑿,放於穎地應該是便宜她了。可是她畢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是給予自己生命的那個人。政治家是政治家,但首先是人。這件事,這個陰謀昭告天下,母親將何以自處?她心痛嗎?她會怎麼想,怎麼渡過以後的歲月?最關鍵的是,這在旁人看來,雖然事出有因,但是的確是不孝。一個不孝之子,能夠有資格成為一國之君嗎?
這最後一點,好像一個引子在鄭莊公的心裡慢慢發酵。老百姓從骨肉親情的角度去考慮,大都會這麼想的吧!自己究竟該如何面對呢?
果然在民間有鄭莊公擔心的這種想法,這天,穎谷的封人,也就是穎谷的地方長官穎考叔準備為此給鄭莊公上一課。穎考叔平時為人正直,一直是孝子和好人的代表。鄭莊公對母親所做的一切,在他看來,那是非常不正確的,是對天倫的一種傷化。但是穎考叔也明白,要讓鄭莊公心甘情願的去做一個孝子,需要一些啟發。
於是穎考叔命人捕獵鴞鳥數頭,進獻鄭莊公。鄭莊公一看,這是什麼鳥,平時沒見過,問穎考叔,穎考叔微微一笑道,“主公,這是鴞鳥啊,據說此鳥白天看不見泰山,晚上卻能明察秋毫,明於細而暗於大。這鴞鳥小時候和別的鳥一樣,都是母親餵養。但是等到羽翼豐滿,就會啄食母親的眼睛,所以這是不孝之鳥,臣因此捕獵而來,進獻主公。”
鄭莊公一看,這是拐著彎兒罵我呢啊,還不能接話茬,再接話茬,不一定下面有什麼好話呢,於是默默的低頭不語。
正好這時候廚房送上一盤蒸羊,鄭莊公命人割下一塊羊肩賜給穎考叔。穎考叔一看,我這說了半天您不接話茬,合著我是白說了。乾脆,撿一塊好肉,用紙抱起來,藏在自己袖子裡。鄭莊公一看這是幹什麼呢?於是詢問他。穎考叔說,主公您不知道,我家貧如洗,平時吃不上什麼好吃的。所以有好吃的一定給老母親帶一點回去,略盡孝心。您今天賜給我這麼好的美味,我的老母親要是吃不上,我想起來老母親,怎麼能吃的下去呢?所以我預先帶一塊好肉,回家帶給我老母親吃。
鄭莊公感慨說,你可這是孝子啊!說完感慨的長嘆一聲。心裡未免想到,誰不希望盡孝母親膝前呢?我也是被逼無奈啊!從小母親就和後媽一樣,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