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就直接說得了,誰還能去捂著您的嘴嗎?)
反方司徒衛武公:我們來分析一下兩地形勢。鎬京,左有崤山與函谷關,右有隴、蜀,所謂披山帶河,沃野千里啊!全天下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地方了。洛邑,雖然在天下的中心地帶,但是地勢太平坦了。如果打仗,那絕對是四面受敵。這也是先王並建兩都,但是定都鎬京的原因。東都洛邑那就是天子出巡的臨時住所。您現在如果放棄鎬京,定都洛邑,恐怕我們大周要從此衰微了!
主持人周平王:您看您說的這話,我這不是讓犬戎逼的沒招了嗎?這宮殿殘破,還總有犬戎騷擾,也不能放心的住啊!
反方司徒衛武公:說起來犬戎,那是豺狼虎豹啊!本來就不應該引入王城。您現在應該節用愛民,練兵強國,將來效仿先王南征北戰,俘虜他們的戎主,獻於七廟,這才能一雪前恥。如果您現在一味退讓,我退一尺,敵進一丈,那時候就不止是岐、豐危險了!再說堯舜時代,那宮殿還是茅草房呢,也沒有覺得恥辱啊!國家強盛也不能單獨從宮殿來看。
正方代表太宰:老司徒,您這是比較保守的看法,也不通變啊!這犬戎入侵不全是先王自找的嗎?這篇翻過去,現在也不用說了。現在天子雖然打退犬戎入侵,但是國庫空虛,沒錢啥事也辦不了啊!再說老百姓現在多害怕犬戎呢?假如犬戎大舉進攻,勢如破竹,誰能承擔得起誤國之罪?
反方衛武公:申侯既然能招來犬戎,當然能有辦法退兵。天子不如問計於申侯,一定有安邦良策。
周平王:(汗汗汗我姥爺那不是為了我急眼沒招了才出此下策嗎?)申侯幾天前才上表,說犬戎總攻打他的申地,估計是上次的事記仇了。他現在自顧不暇,還能顧得上我嗎?
行了,不說了,兩方各有優點和缺點。現在當務之急,國家需要安定。就這麼定了,我們就遷都洛陽!
反方衛武公:既然您決定了,那我們不能導致百姓民不聊生。這是司徒的責任,老臣義不容辭。
實踐部分:
衛武公出榜昭告百姓,願意隨聖駕東遷的百姓,趕緊打包行李準備,大家一起出發。
祝史,也就是主持祭祀祈禱的官員,作文將遷都的原因告於宗廟。
至東遷之期,大宗伯報七廟神主,登車作為先導。
秦伯贏開親自領兵護駕。百姓們扶老攜幼,跟從的人不計其數。
第十二章 被母親嫌棄的國君
在爭議聲中,周平王帶領文武百官,老幼百姓,一路風塵僕僕遷往洛邑。待到了洛邑,只見宮殿壯麗,市井繁榮,不次於鎬京,心中無比安慰。各方諸侯紛紛上表稱賀,貢獻各地土特產,許是恭喜這次逃跑得太成功。
鄭國世子掘突即位,是為鄭武公。雖然自己的父親鄭伯友對周天子無比忠誠,甚至付出生命代價去保護周幽王,但是鄭武公可就沒父親那麼厚道了。
趁著東周剛剛遷都,周平王新鮮登基,國家政局不穩,鄭武公出手了。他先是兼併了諸侯國東虢與鄶地,之後又遷都於鄶,稱為新鄭;而後又將東虢屬地滎陽改名為京城,並在制邑設定虎牢關。年輕人果然敢想敢幹,不但擴充了鄭國的管轄地盤,更顯示了保護屬地的決心。
等到周平王十三年,衛武公薨,從此鄭武公獨秉朝政。
這回闊氣了,鄭國在整個諸侯國中鶴立雞群,鄭武公更是揚眉吐氣。由於鄭都滎陽與洛邑臨近,所以鄭武公處理國事,有時候在洛邑,有時候在滎陽。一時間成為大周朝炙手可熱的紅人。
隨著鄭國的發展,繼承人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其實就鄭國的繼承人而言,有資格的無非兩人:鄭武公的兒子寤生與段。
而且這兩個人還都是一個母親所生,也就是都是申侯之女武姜所生。貌似一個媽生的應該沒什麼好掙的,可是這問題就在於,雖然是親媽,可惜這是偏心眼的親媽。
名言說得好,一個手伸出來手指頭長短還不一樣呢,何況是倆大活人,面臨著繼承這麼紅火一個事業呢。
據說武姜在第一次分娩的時候,也許是由於沒有經驗,在睡夢中生下了寤生,這也是寤生名字的來由。也許這次沒有經歷坐蓐儀式的生產給武姜留下了太不美好的回憶,讓她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沒辦法喜歡起來。估計寤生也不會來事,沒能獲取母親的歡心,這個不愉快的心理陰影,隨著時間的推移非但沒有淡化,反而更加嚴重。
其實寤生也挺委屈。都是親媽,還得巴結啊?再說,事實上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