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獻公卻根本沒注意到憋屈的這二位,目光隨著天空偶然飛過的一隻大雁興奮起來,咱們就打賭射這隻大雁吧!
孫林父和寧殖都無語了。
都把人氣死了,還打賭?
孫林父和寧殖告退。
在回去的路上,兩人沉默不語。
這樣的領導,將要把衛國帶到何處?那時候我們的命運將要如何呢?
還是孫林父打破了沉默,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衛獻公如此兒戲,將來衛國必定有大禍。為了大家的前程,還是想辦法奉公孫剽為新領導吧!
寧殖素來和公孫剽相厚,自然沒有任何異議。
於是因為失約造成的最大惡果出現了,衛獻公的漫不經心,竟然直接導致了衛國權臣孫林父和寧殖謀逆的野心。
孫林父動作很快,回家之後很快安排家臣庾公差和尹公佗等人整頓自己手下的家丁,準備動手。另外,孫林父為了探聽衛獻公的情況,還派兒子孫蒯入宮覲見衛獻公,說是自己有病,讓兒子去請個病假,自己在河上療養,暫時就不能入朝了。
上卿偶感風寒就不能入朝了?
療養為什麼非要在河上呢?
按說早就和公孫剽密切聯絡孫林父如此動靜應該引起衛獻公的注意了,可是衛獻公聽了孫林父有病的訊息哈哈大笑,問孫蒯,你父親是不是餓壞了呢?
衛獻公嬉笑之餘,居然還讓樂工奏樂,點名要聽《巧言》的終章,說是和時事相關。
旁邊太師為難,勸說咱們換個歌曲吧!這個歌恐怕不合適啊!
可是師曹反駁道,“主公說合適就合適,還不趕緊奏樂?”
音樂聲曼妙響起,孫蒯仔細去聽,只聽那唱的是:
彼何人斯,居河之糜?
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孫蒯面色不變,可是心跳猛然加快了幾分。
原來這個酒肉穿腸過的衛獻公,並不是懵懵懂懂,他心裡什麼都明白。這歌詞唱的意思,不就是在說自己的父親孫林父沒什麼本事,但是還要謀逆嗎?
這下子尷尬了,要解釋嗎?
現在解釋,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兩。可是不解釋,豈不是預設父親要謀逆?
孫蒯坐立不安,沒多久就要告辭。衛獻公邊喝酒邊告訴孫蒯,轉告你父親好好養病,你父親雖然在河上調養,但是他做什麼,我都一清二楚。告訴他還是要謹慎。
孫蒯面色慘白,連說不敢,好容易退了出來。
其實衛獻公非要讓人唱這首歌,無非是敲山震虎,警告孫林父老實一點的意思。這一招的確嚇人,但是衛獻公用錯了地方。像孫林父這樣的朝中重臣,一旦有了二心,最好的辦法是不動聲色,暗中進行佈置。只有斬斷他的權力和勢力,才能真正制服。比如康熙收服鰲拜。而沒有任何安排,只是貿然警告,恐怕效果適得其反。
唱歌沒問題,沒實力你瞎唱什麼心裡話?
畢竟,這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時代。
果然,孫蒯回家之後將衛獻公的所作所為轉告了父親孫林父,孫林父不但沒有害怕,反而堅定了現在謀逆的決心。
孫林父明白,雖然自己是衛國權臣,但是要想確保成功,還需要多找助力。
他想到了一個人,蘧瑗。
蘧瑗是衛國有名的賢臣,飽讀詩書,能言善辯。他後來成為孔子最好的朋友,在孔子周遊列國的十四年中,有十年是在衛國渡過的。特別是在衛國的期間,孔子兩次住在蘧瑗家裡,一共有九年的時間。蘧瑗對孔子儒學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這樣一個在衛國出名的能人,如果能夠得到他的幫助,孫林父覺得十個衛獻公也能拿下。
不過蘧瑗不是寧殖,雖然他官位不高,但是他有學識,他究竟怎麼想的,孫林父沒有把握。
在見到蘧瑗之後,孫林父沒敢冒失,先問如今衛獻公這麼個鬧法,您有什麼見解?
這句話說得就很有藝術了,我沒說謀逆,我問的是您怎麼看?
蘧瑗不假思索的回答孫林父,“人臣對君侯,能勸諫,那就勸諫。如果真要不能勸諫,那就只有出奔了。其他別無他法。”
孫林父一看,蘧瑗這根本沒有說話的餘地了,轉身告辭。
第二天,蘧瑗出奔魯國。
孫林父一張口,蘧瑗就明白他什麼意思。平日裡孫林父的所作所為都瞧在眼裡,不過蘧瑗自問沒有能力去左右孫林父,那真是隻剩下出奔這一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