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部分

玩景好不開心。群臣一見晉國風氣大變,不由得個個為自己打算起來。

諸位世家之間還沒發生實質鬥爭,背景最深厚的趙氏宗族內部先起了內訌。

原來趙嬰齊當日在和楚國作戰之時自己搶先渡河,引起趙括和趙同的強烈不滿。都是兄弟,難道你知道求生的機會偏不告訴我們?我們就活該當炮灰嗎?

估計趙嬰齊日後也沒有抓住機會改善和兄弟們之間的關係,於是在晉景公轉型期間,趙括和趙同誣告趙嬰齊,逼迫他出奔齊國。

這是非常可怕的,這不但是趙氏內部的紛爭,而且預示著整個晉國內部分崩離析的前景。

恰好此時梁山發生了山崩,崩裂的山體堵塞了河流,造成三日水上交通癱瘓。晉景公作為最高領導,發揚晉國光榮傳統,命令太史占卜。屠岸賈抓住這個機會,賄賂太史,讓太史說山崩的原因是“刑罰不中”。屠岸賈當然有自己的想法,不過看來這太史也沒有什麼職業道德,居然就答應了屠岸賈的要求。

既然有了“刑罰不中”的說法,晉景公當然要跟諸位大臣討論,這到底是怎麼個不中了?

屠岸賈這時候就跳出來了,“刑罰不中”當然有啊!當年靈公被害,趙盾作為兇手之一已經列入史冊了,可是並沒有受到任何懲罰,而且趙氏的子孫還在朝堂公然為官!先帝,你死的好冤啊!

屠岸賈這一挑明,晉景公心裡也迷惑了。趙盾當年在桃園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晉景公也明白趙括、趙同這些年肆意妄為,他問韓厥此事,韓厥認為趙氏對於晉國是有功之臣,當年的桃園之事,和趙盾無關。人家出奔了麼!

晉景公覺得還希望再聽聽別人的意見,於是問欒書和郤錡,這兩個人卻含糊其辭,說不明白。

含糊其辭,也是一種態度。

能夠問這麼多人,其實晉景公心裡已經開始各種糾結,各種懷疑。

當然,欒書和郤錡的含糊其辭大有意味,這都是屠岸賈交待他們去做的。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是趙盾在晉景公的心裡已經是弒君的罪犯了。晉景公吩咐屠岸賈處理趙盾一案,但是要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