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得主公連日來不理朝政,原來都是演戲!是憋著壞要整死我們!

叔孫僑如認為這時候大可以召集大臣前往探視魯宣公,看他還有什麼話說!看來魯宣公這領導當的的確憋屈,都能被下屬質問了。

叔孫僑如先找到了仲孫蔑,但是仲孫蔑認為君臣沒有對質的道理,自己堅決不能參加這樣的事情。叔孫僑如也沒細想仲孫蔑的話,既然他不去就算了,叔孫僑如帶著季孫行父和司寇臧孫許同一起入宮,找領導對質。

三個人氣勢洶洶入宮,但是聽說魯宣公病重,沒見到魯宣公就表示致意然後回來了。

根據史書記載,第二天,魯宣公去世了。

魯宣公的去世非常令人懷疑。當然,魯宣公去世這個事實是肯定的,誰也不能長生不老。不過魯宣公去世的原因就非常耐人尋味了。如果魯宣公真的有重病,恐怕在國內不能傳開,在魯國重臣內也會不是秘密。那既然知道魯宣公已經不久於人世,季孫行父知道魯宣公要找外援對付“三桓”時就不會那麼緊張,反正他也要不久於人世了,還能有什麼作為?那時候季孫行父得知魯宣公要對付自己所做的,就不應該是找魯宣公對質,而是應該安排力量掌控魯國政權。

由此可以推斷,魯宣公不是正常死亡,那就有兩個可能:自殺或者他殺。

自殺者往往對生活和自己喪失了信心,所以才會有勇氣結束自己的生命。魯國國政被“三桓”把持,魯宣公的確心情非常糟糕,但是他絕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他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種局面。這樣對魯國的未來充滿期待的人怎麼會走到絕路?會甘心放棄自己的生命和國家的未來?

那就只能有一個結果:魯宣公的確死於他殺,兇手就是季孫行父、叔孫僑如,或者是他們指派的刺客。

當日季孫行父、叔孫僑如和臧孫許同去找魯宣公對質,或許是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當天夜裡,這三位就商議派出了刺客,或者是下毒,使用了非正常的手段,害死了魯宣公。

試問,這三位前去找魯宣公對質,怎麼可能就因為魯宣公有病便輕易返回,甚至還加以致意?而且那麼湊巧,第二天魯宣公就去世,避免了君臣對峙的尷尬局面?

原因只能有一個:後來魯國太史在“三桓”的壓力下,修改了這一段歷史,所以才會出現了前後矛盾的結局。這位無名的太史,或許是出於為魯宣公申冤的考慮,只是修改了事件的結果,並沒有修改劍拔弩張的衝突前夜。正是如此,魯宣公之死才令人更加懷疑。

魯宣公去世之後,季孫行父等人擁立世子黑肱即位,是為魯成公。十三歲的魯成公根本沒有能力把握國家大事,魯國大權流落季孫氏手中。

季孫行父掌握大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公孫歸父報復,當然他沒有說的那麼明顯,矛頭指向的是公孫歸父的父親——東門遂。

季孫行父認為魯國要明正典刑,必須處置當日殺嫡立庶的東門遂。所有的大臣都不明白,這時候怎麼想起來東門遂這回事了?不過季孫行父命令司寇臧孫許同驅逐東門氏,各位大臣也都奉命閉口不言。

公孫歸父從晉國回到魯國,還沒到家就知道魯宣公去世的訊息,緊跟著全族的人就被驅逐出境。

公孫歸父心知肚明,這是季孫行父對自己的迫害,率領族人出奔齊國。

這是殘酷的鬥爭必須付出的代價,不過當日辛苦為魯宣公得到君侯之位的東門遂,看到自己的族人為了這個原因流離失所,恐怕會感慨萬千吧?

季孫行父對東門遂的否定,其實也就是對魯宣公權力合法性的否性。

魯宣公即位的第二年,齊傾公得知了魯國和晉國聯合準備討伐齊國的訊息,齊傾公立即派人出使楚國,作為齊國強援,同時搶先討伐魯國,從平陰直到龍邑。

在這次齊魯戰爭中,發生了一件殘忍的事情。齊傾公的寵臣盧蒲就魁貪功冒進被魯軍俘虜,齊傾公命令人對龍邑守軍高喊,只要放了盧蒲將軍,齊軍就撤退。可是魯軍不但不相信,反而將盧蒲殺死,並且在城樓上分屍。

這就不能令人理解了,就算齊傾公說的不全是真話,但是試一試總沒有壞處,而且這樣殘忍的刺激齊傾公,肯定會有不好的結果。果然,齊傾公大怒之下,命令齊軍包圍龍邑,日夜攻城不休。

三天之後,或者說三日三夜之後,龍邑城破。

齊傾公命令將俘虜盧蒲的龍邑城北軍民,全部殺死,為盧蒲殉葬。

一個愚蠢的決定,就這樣令無數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齊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