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先谷一聽這話立馬臉紅脖子粗的叫罵,難道我們晉國都是膽小鬼嗎?楚成王有什麼好怕的,沒在沙場較量一番,我們就是不服!
荀林父根本沒反應過來,這先谷怎麼這麼火氣大?敢情是個火藥捻子,一點就著?
先谷也不和荀林父廢話,直接怒氣衝衝走出大帳,正好碰到趙同和趙括兄弟,先谷說沒想到元帥如此膽小!我可不受這窩囊氣,我領兵去戰楚軍了!
趙同和趙括兄弟也覺得先谷說得對,三個人也沒稟告元帥,直接率領本部兵馬渡過黃河,早有人報知司馬韓厥。
來的都是爺,都不是一般戰士,能自作主張渡河作戰,相當有戰鬥積極性啊!
韓厥直接找到元帥荀林父說明先谷擅自出兵的事情,同時韓厥也從法律角度為荀林父說明,先谷擅自出戰,如果遇到楚軍必敗無疑。那先谷會有自己的責任,可是作為最高統帥,元帥會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這話說完,荀林父冷汗淋漓,好你個先谷,你小子做英雄,連累我要蒙受軍法!荀林父知道韓厥足智多謀,急忙詢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當然,荀林父不是擔心先谷,是害怕自己要承擔兵敗的責任。
韓厥認為,既然先谷和趙同、趙括已經渡河作戰,為了確保無虞,現在只能大軍一起進發渡河,協同作戰,避免失敗。
當年趙穿擅自出戰,趙盾也是這樣處理的。這時候說不上誰對誰錯,從大局出發,只能如此。
荀林父急命三軍同時渡河,在敖山和鄗山之間安營紮寨。先谷得知這個訊息,反而非常開心,覺得元帥一定不會不管我們的!
看來先谷不是裝傻,是真傻。作為一名軍人,擅自出戰和當逃兵一樣可恥,責任一樣重大。
其實晉國和楚國一樣,想爭雄,但是也害怕失敗,加上一個搖擺不定永遠沒有立場的鄭國,這三角關係就非常熱鬧了。
楚成王在伍參的分析下決心參戰,晉軍荀林父是被先谷拖累的不得不參戰,而這兩個國家都參與進來,鄭國就難過了。
搞什麼麼,到底你們都什麼意思?都這麼含含糊糊的,我們鄭國到底該倒向哪邊?
牆頭草也不是好當的。
尤其是夾在兩個強者之間,那絕對是一種煎熬。
晉國和楚國大戰的架勢一拉開,鄭襄公也召叢集臣開會,咱們到底該怎麼辦?
大夫皇戍自請出使晉軍,請晉軍和楚軍一戰,誰勝了咱們認誰當老大。
太損了,人家不打還非得挑事啊?
鄭襄公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全然不記得自己曾經肉袒牽羊求和的事情,直接派皇戍出使晉軍。
皇戍見到荀林父之後,當然不能直接說你們和楚軍打一仗啊,誰贏了誰是老大!皇戍先是表達了自己和鄭國對晉國的感激之情,說明鄭國當日投降楚國也是被逼無奈。現在如果晉軍和楚國作戰,鄭國一定會做為後隊,支援晉軍。
後隊?
贏了是後隊,輸了說不定就是楚軍的後隊了。
先谷聽了這話就激動了,這是多好的盟友啊!咱們這次一定戰勝楚軍!
是挺好,誰能打贏跟誰走。
欒書畢竟聰明,知道鄭國反覆無常,不足為信。可是趙同和趙括都同意先谷的意見,這是難得的戰機,難道要白白失去嗎?
趙括和趙同竟然沒有經過荀林父的同意,和先谷一起,擅自和皇戍確定了要和楚軍作戰的協議。
這便是荀林父治軍不嚴的結果。如果當時先谷等人擅自渡河得到懲戒,恐怕就不會有私自簽訂協議的事情了。
鄭襄公實在害怕晉楚這次分不出個勝負,居然另派使者前往楚軍,勸楚成王出戰。
這就看出來鄭襄公人品不怎麼地了,打不過是實力問題,挑事兒可就是品質問題。明擺著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更好。
孫叔敖權衡利弊,知道楚成王肯定會出戰,但是他勸楚成王先請成在先,如果晉軍不從,那就是晉軍理虧。對於這個建議,楚成王倒沒有反對。反正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請成也不算跌份。
楚軍請成訊息傳來,荀林父自然喜不自勝,帶著先谷這樣的副將作戰,他還真是心裡沒有把握。可是請成的訊息深深刺激了先谷亢奮的心,先谷揪住楚國使者痛罵一頓,你們楚軍以為我們是傻子啊?這一次我們必須戰鬥到底,誰不打贏誰不是好漢!饒了你的狗命回去報信!
楚國使者被罵的抱頭鼠竄,但是先谷也將自己的江湖氣質表露無遺。要血戰到底,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