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不得擄掠,所以楚軍並沒有發生騷擾百姓的事件。
這一次楚軍順利進入鄭國,旁邊是灰頭土臉抵抗了三個月的鄭國軍民。
鄭襄公肉袒牽羊,向楚成王請罪,但求保全鄭國宗嗣,鄭國願意永遠做楚國的附庸,自己的生死倒不重要了。
公子嬰齊建議直接將鄭國滅了也罷,何必瞎耽誤工夫。
楚成王笑道,“寡人豈不是又要聽一次蹊田奪牛的故事了!”
楚成王接受了鄭襄公的提議,退軍三十里。鄭襄公親自前往楚軍大營請罪,並將他的弟弟公子去疾留在楚軍中作為人質。
看來這次鄭襄公是真心服了,不服不行啊!所以連公子去疾這樣的重要人物都留下做人質了。
楚成王順利收服鄭國,班師途中楚成王收到了晉軍的訊息,晉軍派出荀林父為大將,發兵車六百乘救援鄭國,已經渡過了黃河。
楚莊王於是問孫叔敖,晉軍過了黃河,那我們是打呢還是不打呢?孫叔敖認為,如果鄭國沒有臣服楚國,那必須和晉國打一仗;可是如今鄭國已經臣服了楚國,我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何必和晉國為敵?
雖然不是盟友,但是犯不上拼命吧?
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見,伍參就認為必須鄭國是看著晉國和楚國實力行事,如果楚國避而不戰,恐怕鄭國又會倒向晉國,我們這次不是白打了嗎?或者就算鄭國沒有倒向晉國,那晉國豈能坐視我們楚國和鄭國結盟?到時候晉國攻打鄭國,結果恐怕同樣不容樂觀。
不過孫叔敖認為,楚國去年攻打陳國,今年攻打鄭國,已經有損國力。還要硬和晉國對抗,恐怕結果不妙。
打還是不打,看來真是兩難境地。
楚莊王一看,這個情況還是來個民主表決。各位將領,將是戰是退的意見寫在手心裡。
大家各自寫下,一亮手掌:四個人選擇退兵,其餘二十餘人都寫的是“戰”。
楚莊王見元帥虞邱都選擇的是退兵,和令尹孫叔敖所言相同,於是命令明日撤退!
第二十九章 不能沒電
人多力量大,但是有時候這句話也不一定對,因為秤砣雖小壓千斤。意見表達還得看是誰提出的,什麼環境。比如在楚國和晉國的尷尬對峙中,虞邱和孫叔敖這樣頂尖人物的意見在楚成王心裡重若千斤,所以楚成王能夠力排眾議,堅定撤退。
入夜,伍參在楚成王大帳外徘徊甚久。
就算自己的建議被令尹孫叔敖和元帥虞邱否定,伍參還是堅信自己的意見對於楚軍是最好的選擇。
終於,伍參求見楚成王,無論如何,他要為楚國爭取走出怪圈而努力。
楚成王見到伍參並不驚訝,今天的會議中,伍參的意思已經說得很明確的。可是伍參一見到楚成王就開門見山的問道,“主公準備放棄鄭國嗎?放棄我們浴血奮戰多日、犧牲無數將士性命打下來的鄭國?”
這問句如此犀利,楚成王不由得凝重起來,他正色回答道,“寡人不會放棄鄭國,就是因為和晉軍一戰未必獲勝才下令撤退的。”
伍參激動的再次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如果楚軍這次撤退,那麼晉軍來到鄭國,正好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那時候鄭國還不是會回到晉國麾下?那我們楚國白白扮了惡人,反而成就了晉國!
楚成王也為難了,他不是不知道晉國這次來,就算不戰也能賣老大一個人情。這都要怪該死的鄭國,牆頭草不是這麼當的,誰來你跟著誰跑啊!可是楚成王擔心一旦和晉國進入大規模會戰,楚國已經輸不起了。
城濮之戰已經和釘子一樣將楚國釘在了失敗者的位置上,假如再失敗一次,楚國將再也沒有和晉國爭雄的勇氣和機會。
如果,沒有如果。
因為我們楚國輸不起!
可是伍參堅持為楚成王分析晉軍統帥,他認為荀林父雖然名義上是晉軍統帥,但是他還沒能在晉軍中建立自己的威望;而副將先谷是晉國著名的官二代,先谷是先軫的孫子、先且居的兒子,素來剛愎自用。他做副將,只怕主將不會舒服。其他晉軍之內趙氏、欒氏之將,那都是家族利益的代表,他們的家族都經過了幾代人的積累,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所以荀林父大將軍,一個命令傳下去,還不知道離開大帳能走多遠呢!
如此複雜的人事架構,晉軍從領導階層就已經犬牙交錯,如何能打勝仗?
楚成王的表情在逐漸變化,他知道晉軍實力非凡,但是他從來沒有仔細研究過晉軍。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