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公子貞接受了鄭國的請求撤兵。
一切按照公子騑的意思在進行。
不過晉國的反應就不那麼美好了。
晉悼公得知鄭國又一次叛變的訊息無比鬱悶,瞄了個咪的,你們鄭國有完沒完?合著你們是誰打你們你們就投降誰啊!反應夠靈敏的!楚國也不是個好東西,有本事衝晉國來!就知道拿鄭國說事兒,還有完沒完?
不過晉悼公內心還是非常明白的,現在陳國和鄭國又倒戈楚國,看來晉國必須作出反應了!
荀罃為晉悼公詳細分析了情況,目前來看,雖然陳國和鄭國都回到楚國那邊,但是輕重緩急截然不同。陳國地理位置偏僻,而且國力微弱,不過鄭國處於中原交通樞紐位置,歷來是稱霸爭奪的重要國家。假如楚國讓鄭國死心塌地的跟隨著他,那對於楚共王的稱霸中原是非常重要的助力。所以,陳國可以暫時不管,但是鄭國這次,我們絕對不能輕易放棄,非得打得他投降我們不可。
韓厥也對此表示支援,同時韓厥看到了新一代將領的成長,提出告老還鄉。晉悼公當然不許,但是韓厥堅持自己已經年老力衰,應該把機會讓給年輕人。
這也是一種高風亮節,將舞臺讓給後來人的風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於是晉軍新一任中軍元帥產生了,那就是荀罃。
荀罃出兵虎牢關,非常順利,鄭國請成了,晉軍撤退。
可是晉軍剛一撤退,楚共王親自率兵討伐鄭國,同樣得到了鄭國的請成。
這一下晉悼公勃然大怒,現在已經不是和楚國的爭奪了,而是鄭國的行為完全是對我們的羞辱!
晉悼公在全軍展開知識競賽,我們用什麼辦法能夠讓鄭國不在三心二意?
還是荀罃提出了見解,鄭國之所以朝令夕改,那主要是因為有楚國在和我們較勁。所以根據主要矛盾的觀點分析,要解決鄭國搖擺不定的立場問題,關鍵在於解決楚國和我們的爭霸問題。
晉悼公問那有什麼好辦法?這可是老大難問題了。
荀罃的答案只有四個字:以逸待勞。
他認為如果頻繁受楚國牽制出兵,無論是本國還是援助的外國都會為此疲於奔命,時間長了一定會對晉國心生懈怠。那不如將晉國本國兵力分為三組,聽從晉國命令的諸侯國也分為幾組,配合分組作戰。這樣楚國撤退,我們就出兵;楚國出兵,我們就撤退。那時候騷擾的是楚國,消耗的也是楚國,而我們晉國則可以迅速擴張自己的實力。
天才就是天才,這不就是春秋時期的運動戰嗎?當年對抗日本鬼子,我們的戰術中就有著名的運動戰,原來源頭在這兒啊!
晉悼公一聽這個計策不錯,這樣,荀罃哪,這次戰術推進就由你具體負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