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當老太爺嗎?鄭厲公派人前往責罵原繁。結果是原繁自盡身亡。那原繁可是鄭莊公手下一員武將,想必不會是那麼脆弱的文藝老青年。鄭厲公派人罵罵咧咧,原繁就自盡了?可見鄭厲公派去的這人能力出眾,而且說得話肯定也很到位,才能造成這樣一個結果。
可見鄭厲公其人果然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不念國家大義,只有個人恩怨。而且,不用說傅瑕心狠手辣,鄭厲公是頭一個心狠手辣的。
但是鄭厲公心裡還是窩火,你以為死了就能解脫了嗎?我遭這麼多年罪,算誰的?
於是鄭厲公開始了一系列的清洗掃蕩:
公子閼被殺;
強鉏逃到了叔詹家中,叔詹為之求情,好吧,鄭厲公准許。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強鉏被刖足;
共父定叔出奔衛國。看來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在鄭厲公的一系列打擊報復之下,居然能夠逃到衛國,很成功。
而且三年之後鄭厲公忽然良心發現,說不能讓共叔無後,又將共父定叔召回鄭國。要說這共父還真是膽子大,居然就這麼回來了,而且還居然就沒事。
所有鄭厲公的反對者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除了那個鄭厲公最痛恨也最害怕的人——祭足。
由於祭足已經死去,所以反倒安然無恙。
但是仔細想想,以鄭厲公的性格,連告老還鄉的原繁都得給逼死,難道祭足這樣一個敵人就因為死了就可以避免報復嗎?
只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鄭厲公的行為,那就是祭足真正讓他佩服,讓他無奈,讓他痛恨,但是更讓他害怕。
這樣一個人,造成了鄭厲公十七年的流亡生活,但是也讓他無計可施。祭足在,鄭厲公說出大天去也回不了鄭國。
祭足死了,他才能立馬回來。而且順風順水。對於這樣一個人,也許沉默的遺忘,是最好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令鄭厲公的心理創傷稍稍撫平。但是這十七年的噩夢,是永遠無法擺脫的人生記憶。
絕對。
第十七章 經濟版會盟
鄭厲公的雷霆打擊讓鄭國上下迅速安靜下來,隨著領導的改變,新的大臣班子也進行了調整。許多人由於曾經反對鄭厲公被清洗出局,但也有很多人因此獲得了新的機會。
這次鄭厲公成功的兩個關鍵人物命運卻截然不同。傅暇被處死,而叔詹仍然被任命為上卿,並且與堵叔、師叔兩位大夫同被鄭國人成為“三良”。
傅暇的死,有他暴露內心陰狠的因素,但是也不排除鄭厲公為了博取鄭國人乃至其他諸侯國家認可作秀的成分存在。鄭厲公連傅暇背叛對手子儀都不能忍受,那豈不是證明鄭厲公其人光明正大?不過但凡有腦子的人恐怕都會想到,如果真的那麼正義,根本不會容許傅暇這樣的小人如此行事,根本不能與傅暇合作。
而叔詹之所以能夠依然在更換領導的時候保持自己上卿的位置,一方面是因為叔詹的確是能臣,在祭足死後能夠被推選為上卿,說明叔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鄭國社會以及百姓的認可,人氣很旺。另外,鄭厲公雖然順利復國,但是要想把握鄭國,他需要一個得力助手,當然不是祭足那樣獨斷專行的人。而叔詹,就是唯一合適的人選。最關鍵的是,叔詹雖然背叛了子儀,成為鄭厲公復國的最大助理,按理說這在當時社會的不可饒恕的罪過。不但犯了謀逆的罪過,甚至整個人的道德品質應該也受到根本的質疑。但是叔詹處理的非常低調,這一低調就看出學問來了,你怎麼知道叔詹就是謀逆叛亂不是棄暗投明呢?
和傅暇相比,叔詹是非常聰明的。他深知無論有什麼理由,弒君謀逆都是不被社會接受的。但是他更知道實力決定一切,所以這一切無可厚非。問題是作為關鍵人物,必須低調。只有低調才能讓所有的質疑與猜測成為石入深水,波瀾不驚。
所以無論鄭國掀起多大波瀾,叔詹依然獨立峰頭。
再說齊桓公得到鄭厲公的請成訊息,掐指一算,這被自己人格魅力、陰謀詭計、武力征服的諸侯可不少了。齊桓公準備著手準備諸侯會盟一事。
當老大誰不著急?
這事兒必須抓緊立刻馬上辦。
管仲見齊桓公如此急切,建議他這次會盟務必簡便從事。
按照齊桓公的意思,和魯國會盟都那麼威風八面了,當然被曹沫劫持是另外一檔子事,起碼咱們祭壇、祭品、用的人那都多帶勁呢?我們齊國,花不了的是金銀,擺不完的是威風。現在要把一個豪華版的會盟變成經濟版?齊桓公還真有點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