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心急如焚,還顧得了什麼?能讓我當大哥趕緊會盟就行!
於是吳王除去了稱號,按照吳公、晉定公、魯哀公、衛出公的順序結盟,草草結束了這次會面。
剩下就一件事情了,趕緊回國!
越國討伐吳國並且獲勝的訊息,已經在軍中散佈。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果然如此,吳軍個個心膽俱碎,又加上長途奔襲,戰鬥力成倍遞減。
這樣的吳軍面對鬥志昂揚的越軍作戰,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慘敗。
吳王夫差質問伯嚭,你不是說越王勾踐肯定不能背叛我們嗎?你現在去見他,想個辦法,如果不行,那曾經賜給伍子胥的屬鏤之劍,就是你的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誰讓你當時為越王勾踐作擔保了呢?
伯嚭硬著頭皮來見越王勾踐,只要您能允許我們投降,當時越國怎麼對我們的,我們就怎麼對越國。
按照越王勾踐的意思,最好一次把吳國滅了。
連個渣都不剩。
可是范蠡建議,還是賣伯嚭一個面子,吳國不是一仗就能滅亡的,先這麼辦。
的確,吳國能夠一舉擊敗楚國和齊國,真不是一次戰鬥就能滅亡的。關鍵越王勾踐要的是徹底擊敗吳國!
伯嚭面子還真是大,越王勾踐同意了吳王夫差請和的要求,就此回國。
吳國敗了,敗得如此突然,敗得如此難堪。
還爭什麼諸侯霸主?
自己給自己爭了一個笑話罷了!
訊息傳開,各國都有所動作。
齊國陳恆加緊謀逆,上一次齊國和吳國的戰鬥,已經削弱了陳恆最擔心的國氏和高氏權臣。如今吳國一敗,陳恆覺得,沒有外敵,就可以著手內亂了。
單隻多餘一人,闞止。
肆無忌憚的陳恆處理問題是簡單粗暴的,他命令弟弟陳逆率領族人擊殺闞止,齊簡公聞訊出奔,而陳恆居然追上了齊簡公弒君,將闞氏滅族。
這真是赤果果的演變啊!
陳恆立齊簡公的弟弟驁為君,是為齊平公,而他自己,則成為了齊國獨一無二的相國。
孔子得知了這件事情,沐浴齋戒三日之後,請求魯哀公為齊簡公討一個說法,也就是討伐陳恆弒君之罪。
按說齊國和魯國諸多不和,甚至兵戎相見,魯國人應該樂見齊國發生變亂,越亂越好。可是孔子的境界不是一個國家能夠拘束的,對於追求禮制的孔子,陳恆弒君所為根本不能容忍,而要對此裝聾作啞,那和陳恆同流合汙何異?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魯哀公居然告訴孔子,這事兒你去問問三桓如何處理?
哎,這就是魯國一國之君的回答?
公然承認自己是木偶一樣啊!
孔子憤然回答,臣只知道有主公,不知道有三桓。
陳恆也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了社會規範的底線,假如有任何一個諸侯不忿,那自己就是個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貨。
那該怎麼辦?
求和示好唄!
陳恆歸還了齊國侵佔魯國和衛國的土地,而且和晉國的四位權臣結為友好關係,甚至不怕勞苦,派人出使吳國和越國。
齊國的對外交流工作在陳恆的主持下居然得到了長足發展。
最可笑的是為了收買人心,曾經暴虐弒君的陳恆,居然又開始扮演好人的角色,四處散財,散米,散糧,齊國的百姓也對此非常滿意。
所以看一個人做什麼,一定要看他的內心是不是真這樣想,陳恆扮演了好人的角色,不是他真的是好人,不是他真的關心百姓,而是為了讓大家安穩的服氣他的領導。
偽君子而已!
齊國原來的各大家族,比如鮑氏、國氏、高氏和晏氏的實力被陳恆逐漸削弱,各位公族也都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齊國大半的封邑,都落入了陳恆手中。
齊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衛國也在悄悄醞釀著變化。
衛國主要的矛盾是衛出公不讓父親世子蒯瞶回國掌權的矛盾。
蒯瞶沒想到兒子衛出公對於權力的執著不下於自己,自己一時間也無可奈何,只能在戚地委委屈屈的等待時機。
這時候衛國的國政都由孔悝執掌。
說起來這孔悝和衛出公也是親戚關係,孔悝的母親就是衛出公的姑姑,也就是蒯瞶的姐姐。
孔悝的父親去世之後,母親和家臣渾良夫談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