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不假,對人如何,不看他付出多少,而看他對別人和對自己一樣不一樣。
昭襄王對孟嘗君傾心不已,寡人要是能見一見孟嘗君就好了啊!
向壽說,那您召見孟嘗君即可。
秦王一聽笑了,寡人召見孟嘗君?齊國可是合縱的縱約長,他能來嗎?
是啊,齊國可是反對秦國的,孟嘗君能聽秦昭襄王的話?
第三十章 孟嘗君到咸陽
秦昭襄王傾慕孟嘗君的為人希望能夠召見孟嘗君。
惺惺相惜的故事很多,可是要讓自己的對手來見自己?昭襄王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做夢。
不過向壽覺得此事可行,就看秦昭襄王是不是有魄力行之。向壽建議秦王,可以派一公子前往齊國為人質,要求見孟嘗君。這樣的誠意還有什麼說的?
向壽不愧是人才,甚至進一步提出了做法,孟嘗君只要到了咸陽,您就任命他為秦國相國。反正他在齊國也是相國,到哪兒還不都是一樣?那時候齊王一定也會任命您派去的人質作相國,秦國和齊國一定能夠達到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只要秦國能夠和齊國聯手,這天下還不是唾手可得?
不得不說向壽的確具有開拓性思維,但是他忽略了一點,孟嘗君是齊國相國,更是齊國人。難道用哄騙的方法讓孟嘗君來到了秦國,他就能死心塌地的為秦國服務?退一步想,即便孟嘗君就是為了一個相國之位背叛了祖國,那麼齊王就能任命秦國派去的人質作相國嗎?哪兒規定了人質還可以互相擔任對方職務呢?難道莫大的齊國找不出一個能夠擔任相國的人選?
但頃襄王覺得向壽說的很好,而且也堅決執行了向壽的建議。
秦國派出涇陽君為人質,希望齊國能夠讓孟嘗君來秦國和秦王一見。
涇陽君為人質?
為了見孟嘗君一面,頃襄王連親弟弟都不顧了,可真是下血本了!
這足以表明秦國的誠意,所有孟嘗君的門客都勸說他,一定要去秦國,人家多有誠意啊!
此時正好蘇代作為燕國使者出使齊國,蘇代給孟嘗君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說蘇代來齊國的時候,看見土偶和木偶說話,天降大雨,木偶對土偶說,天下大雨,你可要不保了,那怎麼辦好呢?誰知土偶笑道,不保了我也能重歸大地,本來我就是土做的啊!可惜你一個木頭作的,下雨大了還不知道會漂流到哪兒去呢!
蘇代的意思非常明顯,眼看著人家有誠意,但是你知道人家下一步怎麼計劃的嗎?用腳趾頭想想也明白,就為了見你一面,頃襄王能讓弟弟置身險地?那是必須有後文的!而人家早就計劃周全,你要是還去,到了秦國,那可就是羊入虎口,後果自負了!秦國和楚國交惡的往事還深深印在所有人心裡,那是講理的地方嗎?連楚懷王都沒逃出秦國的手心,親自逃跑還給秦國抓回去了,您就那麼自信一旦有事能平安歸來?
這話說完孟嘗君明白了,秦國可不就是說的比唱的好聽,做的比誰都心狠手辣嗎?
孟嘗君表明態度,堅決不去秦國!
可惜這時候匡章給齊湣王分析了,人家秦國派涇陽君為人質要見我們孟嘗君,這是表示友好啊!我們如果不領情,那不是傷了秦國的面子嗎?我看您不如送回涇陽君,然後讓孟嘗君出使秦國,那樣我們兩國關係不是更進一步了?
這話聽起來大公無私,其實愚蠢之極。
你們齊國是這一次合縱的縱約長,還和秦國搞好什麼關係?那是敵對關係明白嗎?
涇陽君在這都保不齊出什麼么蛾子呢,還給送回去?害怕秦王對孟嘗君下不了狠手?
敢情不是你去秦國!
不過齊湣王居然覺得匡章說的很有道理,看起來也是個沒注意的領導。
齊湣王不但送回涇陽君,而且還真是派相國孟嘗君出使秦國。
孟嘗君想必哭的心都有,但是君命難違,只得奉命行事。
孟嘗君帶著上千門客,車騎百餘乘進入咸陽,聲勢浩大。
秦頃襄王聽說孟嘗君到了,高興的親自前來迎接。
孟嘗君也沒空手來,他送給秦頃襄王一件白色狐裘。這狐裘潔白如玉,毛深二寸,雖然不符合保護動物的宗旨,但是當時天下無雙,價值千金。
秦頃襄王非常喜歡這件狐裘,而且還穿上和自己的寵妃燕姬得瑟,看看,寡人是不是帥呆了!
燕姬不以為然,這不就是一件狐裘嗎?那還不有的是?
頃襄王說,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