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怎麼還念念不忘她?”容嬤嬤不解道:“可見萬歲爺還是念舊情的。”
“他哪裡是真的念念不忘了,分明是補償和愧疚之心更多吧。”那拉不屑道:“皇上雖然口口聲聲說敬重,在她去後還大肆祭奠,悲痛萬分的樣子,但生前為什麼不對她更專心一點,生生弄出個皇貴妃在眼前天天嘔她,在她去後,才表現出一往情深的樣子,做給世人看!”
她們說的人,分明就是老乾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
乾隆十三年,孝賢因七阿哥上一年的早夭悲痛萬分,為了叫她開心,淡化痛失愛子的痛苦,老乾決定帶她隨駕出巡,三月十一日,薨於迴鑾途中的德州舟次,年三十七。老乾悲痛萬分,此後,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悼念一番。
“可不是,那個時候,慧賢皇貴妃的風頭可真是連先皇后也壓不住啊!”容嬤嬤感嘆道。
“是啊,這哪裡是在寵一個妃子•;•;•;•;•;•;”
慧賢皇貴妃高氏,出身內務府包衣世家,乾隆在藩邸時,初為使女,後由於寶親王請封,於雍正十二年三月初一日欽奉諭旨於使女之中超拔為側福晉,這使高氏一躍成為寶親王藩邸僅次於富察氏嫡福晉、那拉氏側福晉之後的第二位側福晉。
“那個時候,我還以為,她再怎麼著,也不過出身包衣,貴不到哪裡去,哪知•;•;•;•;•;•;”那拉嘆道:“咱皇上就喜歡包衣出身的!”先有慧賢,後是令妃。
雍正帝駕崩,剛即位二十一天的老乾就封高氏為貴妃,使之超越藩邸第一側福晉那拉氏(乾隆初封為嫻妃)成為乾隆後宮僅次於皇后的第二尊貴的人物。並於雍正十三年九月,在尚未改年號前下旨:“貴妃之外戚,著出包衣,入於原隸滿洲旗分。”從而使貴妃高氏成為乾隆朝唯一得享皇帝親自抬旗的特例后妃。在乾隆二年,乾隆帝為雍正帝守孝的孝期滿後正式冊封后妃大典時,高氏被冊封為貴妃,只有她和皇后一樣,享有了公主王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到她的寢宮向她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在十多年後高氏貴妃去世後冊封嫻貴妃,純貴妃,嘉貴妃這些由妃嬪逐步晉升上來的貴妃時,乾隆以“初封即系貴妃,與由妃嬪晉封貴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貴,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晉大臣命婦的叩頭。由妃嬪逐級晉升貴妃的則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貴妃的典禮”為由取消了貴妃的應享公主福晉命婦齊集叩頭的大典。
“那個時候,咱們的日子過得有多艱難。皇上剛登基,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這後宮呢!人人都說,我還是先皇后之下的第一人,誰知生生冒出個包衣貴妃來,每日裡還得向她行禮。”那拉心中極為惱怒這些事情:“後來,慧賢死後,我成了貴妃,皇上怎麼說,我這個貴妃的位份不如她慧賢尊貴?享不得公主王福晉大臣命婦的叩頭?冊封時竟生生這樣被人打臉。若不是後來老佛爺的提攜,如今,這宮裡恐怕還真沒有我的位置了。”
往事不堪回首,那拉回想起這些,總是咬牙切齒,這等待遇,任誰也受不了。
“他皇上這幾年有多寵愛令妃,怎麼沒有親自給她抬旗?何況令妃還為他生了兩個格格。令妃還真以為她憑著先皇后身邊人的身份可以一勞永逸了?”那拉嗤笑道:“令妃也真是可笑,想學先皇后的氣度,她沒這個底氣,學慧賢的柔和,她太刻意做作,只是永遠待在別人的陰影下罷了。”
想起那個文靜嫻雅的人來,那拉心中也一陣恍惚:“可惜慧賢是個福薄的,既沒個一男半女,又去得早。”那拉嘆了口氣:“若不是這樣,先皇后又怎麼可能有機會生下七阿哥。”
從雍正九年到乾隆十一年,這麼十五年的時間,孝賢沒能生下一個孩子來,直到乾隆十年慧賢去世,孝賢才於十一年誕下七阿哥,這其中的辛酸,連她這個外人看了,也不由為孝賢不平。
“說是與先皇后伉儷情深,那這慧賢又是打哪裡來的?”那拉再次感到,皇上這個身份,還是離得遠一點的好:“先皇后也實在是太辛苦了,她若不是裡裡外外地做賢良,她的下場,恐怕不比我那時好多少•;•;•;•;•;•;就是因為先皇后做得實在太好了,好到連皇上也覺得心虛和過意不去。要不然,他為什麼還裝模作樣地做了那麼多的詩?”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