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德1853年前膛步槍,而後膛步槍的生產尚未進入正軌,因此英國人向全球徵集改造方案,最後擇定美國人士乃德的改造方案。

士乃德的設計是在恩飛爾德式前裝步槍上加以改進,將槍管後端的上半部切除,裝上活門及撞針,裝彈時開啟活門,使用原有的擊鐵,以成為後膛步槍,不但能利用原有的前膛槍,而且改造一支前膛槍為後膛槍,只需要一英磅即可。

這一方案為設計師士乃德賺取了兩萬英磅的高額獎金,而改造後的土乃德步槍因為價廉物美也極受歡迎,直到1880年代許多英國二線部隊還在裝備此槍。

對於柳宇來說,這樣的改造方案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案,士乃德這種改造後的後膛步槍現在許多清軍營頭之中還是新式裝備,效能也相當可靠,柳宇可以拿這種比雷明頓差的單發步槍來武裝自己的輜重、工兵、炮兵等非步兵單位,也可以發給二線單位使用。

“這是最價廉物美的法子,每出一杆後膛槍,只需白銀四兩即可!”德斯蒙向柳宇推銷他的方案:“別小看了這士乃德,也是後膛中不錯的精品,只比雷明頓稍稍遜色。”

柳宇一聽到雷明頓,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這個方法甚好,只是我這裡百廢俱興,一無工人,二無裝置,如何改得這土乃德後門槍?”

“不是改造,是組裝!組裝!”德斯蒙大聲強調:“組裝!組裝!這比重新制造一支步槍要容易得多,所有的配件,包括撞針,我這裡都已經給你帶來了,技術工人也有,只要按照我們的指點,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柳宇覺得還是太躍進了些,一下子升級到用前膛槍改造後膛步槍的地步,步子太猛了:“我還是擔心工藝水平上不去。”

在中國近代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南製造局和天津機器廠生產的雷明頓步槍。這種仿製的步槍,這兩家工廠都生產了數萬枝之多,但是各地防軍勇者一方面拼命地哭窮要求補充新式兵器,另一方面卻沒人打過庫存國造雷明頓的主意。

這是因為仿製的工藝水平有問題,導致這幾萬杆雷明頓步槍都成了奪命的兇器,隨時可能走火,部分產品打完十五發子彈就立即過熱無法射擊,在質量最明顯的一個標誌就是,同一條生產線出來的雷明頓部件大小不一,完全不能互換。

柳宇可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