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涼州牧之爭
見孫策對於州牧間的輪換,似乎已經是胸有成竹,獻帝也就不再想去深究,繼續認真的做起了他傀儡皇帝的職責。
“要務六,大漢重新遷都洛陽,因宮室頹敗,必須重修。朝廷需暫遷居於秣陵。即日起秣陵城改名為金陵,做為大漢之南京!
待洛陽重建完成後,朝廷再回遷洛陽。另從今年起,大漢國號改為建安元年!”
唸到這裡,獻帝不由得深深的嘆一口氣:“建安元年!是應當改一個年號了,不論是先皇的中平,還是最近的初平、興平,卻沒有一年能為大漢,為皇家帶來一點平安的日子。
建安,建設安定的大漢嗎?希望這江南軍的實力能先讓朕與臣子們過上幾年安穩的日子吧!”
對這一條,不論是獻帝還是眾位大臣都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本來更換年號是件十分莊嚴的事,要求太常所屬下的太史令仔細測算推演,沒有什麼犯衝之處,才能向皇上提出新的年號。
可是前幾個年號卻從來沒有讓大漢太平過一天,已經讓皇帝對太常這個職司沒有任何信任。
更何況如今的皇宮裡,不說掌管曆法星象的太史令。就連最高職位的太常,也是死在了逃難般的遷都路上,根本就沒有負責曆法測算的人物了。
再則孫策提出的這個年號,倒是讓大家都還感覺過得去。看到他身邊時常有個高深莫測的道士打扮的人在走動,自然會以為他已經讓人測算過了。
大臣中連最為硬氣的董承也氣倒下了,也就更沒有人想要在這點上與孫策爭辯什麼,反正辯也沒有個結果。卻不知道孫策只是順應了歷史,隨手撿來了一個年號而已。
在孫策的想法裡,年號不年號的,對大局根本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一個國家實力是否強大,歷代帝王那個亡國之君的年號中的含意,會差於開國皇帝的年號?
可是再怎樣去絞盡腦汁取新的年號。該打的仗從來不會少一次。該有的災難更不會減半分。整那些虛妄的名號來,還不如多用點心思在內政上。
見獻帝與眾大臣都沒有出聲反對,孫策卻是感到有些意外的摸摸後腦勺。
“不是都說這些皇帝大臣們,最為看重這年號的更換嗎?怎麼沒一點動靜就透過了?看來這建安還真是適合這獻帝與大漢了。不反對也好。省得我再費口舌!”
就在孫策楞神的時間裡,獻帝已經接著下面的章程唸了下去。
“要務七,大漢從今日起對內奉行節儉,教化萬民以樸素的傳統德行。並對天下百姓進行愛國教育。所有大漢子民都必須牢記,遇漢人有難時必要互助,互愛。
若有外族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之!大漢朝廷對外奉行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的政策!
大漢軍民嚴禁內鬥,為首者凌遲,從犯皆斬首示眾三日!
真正的男子漢應能為國開疆拓土,凡對外族作戰有功者,戰功以國內作戰的一倍計!”
這一條的開頭還算平淡,到後面卻讓獻帝讀著也有幾分驚詫,幾分激動:“孫總督。你這是要對外宣戰嗎?可是我大漢未必有如此戰力吧!若是,若是戰敗,只怕!”
獻帝當然擔心。若是孫策過於狂妄,在此時向外族挑起戰端。一旦戰敗,那就不是死多少人的事了。得勝的胡族必然會乘虛而入,他們強大的騎兵,必然會毫不留情的橫掃大漢天下。
雖然年少的獻帝也想開疆拓土,建立豐功偉業。可他更擔心會連這殘破的大漢,也不能在自己的手中留傳下去。身為一個衰敗的帝國傀儡皇帝,做什麼事也要瞻前顧後的想清楚。
“皇上是怕咱們不能勝過那些塞外的胡人嗎?放心吧,咱們眼前還不會向外出兵,一切都會等大漢的內政穩定了一些。有了充分的準備才會做。
如今的大漢天下,每一年都在打仗,每一年都有著無數的軍民在內亂中死去。我們的大漢如今已是財力枯竭,士卒百姓所餘無幾。這些皇上與諸位老大人,身處廟堂高位,當已十分清楚。
整個大漢都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再不加以大力的變革。我們僅餘的七百萬漢人,必然會在不遠的將來被無數聞風而至的異族,淹沒在他們的馬蹄,弓箭之下。
而如今我們就要把這連綿無盡的戰禍引導向異族。
不論是羌胡還是鮮卑,抑或是烏丸、匈奴。凡是願意歸化與我們的,就留下作我們的臣民。如是與大漢作對到底的那就只能將之抹去。”
對孫策所說的話,就連對他最有好感的鐘繇都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