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又一個更為大膽的舉措:把原來的承包變為一次性賣斷,把種植果園變成一個個生意場。先是在壩上蓋起了簡易板房、平房,有了大大小小的養殖場、塑膠加工廠、建議鍊鋼廠、破爛收購攤,後來竟然蓋起了大樓,連一些個體醫院、民辦學校、俱樂部也過來了。
地皮的廉價,貨物檢查的缺失,沒過幾年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地方。當年修“躍進水庫”遷徙到小龐山的老鄉,聽說小龍河鎮劃入了開發區,在區裡所有佔用的果樹和土地都要賠償,都不止一次地派代表向當地請願,黨委政府為了穩定,就在水庫的土壩上准許他們搞起了煉油廠、屠宰場等一本萬利的製假窩點。
遠在幾百裡外的老鄉聽說開發區發了,而且連孩子上學都在大樓裡,享受城裡孩子一樣的讀書待遇,都流著口水、做著美夢帶著小孩來到這裡,先將孩子安置在附近的學校,接著交給政府一部分安置費,然後到壩上轉悠了幾天,發現一塊地方就搭一個棚,有的乾脆露宿在樹底下,去開發發財的機遇。
當年遷徙在外的那些老人,幾乎已客死他鄉了。那個年代出走的青壯年,現在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們也隨子孫來到這裡。這不能歸因於故鄉開發了,而是出走在外的大槐樹的子民,不管走到那裡,故鄉是富是窮,他們依然懷念著生我養我的土地啊!他們現在已經不用再“統一”的計劃中日起而耕、日落而歸,而是什麼時間幹什麼,幾乎由自己支配。現在孩子或在外打工、或在外創生意,他們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回到他們的故土,這是怎樣的悲壯的“尋根”活動啊!對於大槐樹的後裔來說,永遠都不可能割斷他們對故土的血脈之情;尤其對見證祖輩生息的大槐樹那種宗教般神聖的感情。現在要帶著自己的兒孫來大槐樹下,尋找他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