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盧思雅連連搖頭,“時間太短了啊!古董是時間的藝術,假造古董也是。”
“那有什麼最近的,可以用的東西?”李穆問。
“倒是有一個。”盧思雅說,“是一個青花瓷器,只是還欠著最後一點沒做完,一個月內完工沒問題要兩百萬元,我是說這東西你要的話,我就兩百萬賣給你。然後你拿去賣多少錢,我就不管了。”
“兩百萬?”李穆想了想說,“我可以給你兩百萬,不過要等明年才能付款。”200萬隻不過是盧思雅的開價而已,要是講價的話,肯定能砍下去不少,說不定100萬甚至50萬就能拿下。可是李穆不想在這些地方糾纏,只要這筆貸款能順利的拿下來,200萬300萬的都不算什麼。“但是我一定要見到一個普通專家檢驗不出來的東西!你明白嗎?”李穆悄無聲息的就把標準提高了。
“好啊,沒問題。”盧思雅說,“那兩百萬可一定要足額支付啊。”
半個月後李穆就見到了成品,這是一個大清花罐子,高和寬都是30厘米左右,上面的圖案怎麼看怎麼眼熟,是一個老人坐在一頭老虎一隻豹子拉著的車裡。“鬼谷子下山?”李穆問。這個題材也太爛大街了吧。
這個罐子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該器物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金後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用個一模一樣的題材行不行阿?”李穆問。
“行,當然行了。”盧思雅說,“你看唐三彩宋五大名窯明青花清粉彩,有哪一個朝代燒瓷器是隻燒一件的?肯定有很多同樣的嘛。‘鬼谷子下山’有幾個一模一樣的兄弟不是很正常的嗎。”
李穆怎麼看都覺得不靠譜,“可是這個要是別人拿去檢驗怎麼辦?”
“你放心好了,用科學手段檢驗不出來的。”盧思雅說,“這是明早期的青花瓷,和元朝很接近,不過是相差幾十年罷了,我把年號磨掉了,科學儀器檢驗不出這麼接近的年代。”
“明朝的啊”李穆覺得明朝的青花瓷似乎也很值錢的樣子,幹嘛非要冒這麼大的風險非要改裝成元青花呢?
盧思雅看明白了李穆的意思,解釋說:“這其實是一個素胎器,可能是燒釉裡紅失敗了。圖案都是後加的。”
“後加的?”李穆湊上前仔細看,怎麼都看不出來圖案是後加的。一般瓷器燒完之後,不是形成了一層結晶(也就是釉子)嗎?要是後加圖案,那不要把釉子全都刮掉?瓷器真假,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釉子的吧?好不容易拿到一個明朝的瓷器,卻把釉子刮掉,這不是暴殄天物外加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咩?
第九十一章.工業貸款(8)
“這是現代的新技術!”盧思雅說,“新的染料和染色方法,可以透過釉子形成圖案。雖然說顏色不是很正,可是元朝燒製青花的技術還沒有成熟,顏色本身就控制不好。就算有專家看出來了,我們也可以另外找專家跟他打筆墨官司。05年那個鬼谷子下山賣了兩億三,再加上這麼三年來的升值,然後我們這個品相比那個好,但是人家的源流清晰,我們這個源流有一點存疑,馬馬虎虎算兩億好了。”
李穆再次堅定了絕對不玩古董的決心,這真假真的是太難辨別了,造假技術層出不窮不說,連專家都信不過了。“那你們幹嘛非要畫鬼谷子下山呢?畫一個別的不行啊?”李穆問,“比如畫一個伍子胥和孫武什麼的,不比鬼谷子名氣大?”
“古人畫畫和我們現在的風格差別很大,就算是盡力模仿,也不一定能夠學得神似。另外鬼谷子下山之所以這麼值錢,和題材是有很大關係的。”盧思雅給他解釋說,“鬼谷子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是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的師傅,跟在他身後面那個蘇代,就是蘇秦的弟弟。元朝的青花瓷其實大多數是土耳其的蘇丹定製的,明朝以後才轉為主要為國內服務,印製上中國本土圖案的元青花其實不多。
現在世界上只有八件這樣帶故事情節的元青花罐,分別是東京出光美術館藏“昭君出塞”罐、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安宅美術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亞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廂記焚香”罐、萬野美術館藏“百花亭”罐,外加臺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