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略伯牙所彈之曲的絕妙之處。正是因為無法體會這樣尋覓知音的心境罷了!

磬音只覺眼前的空間一陣顫動,青色的光暈在四周來回遊動。隱隱約約地,她好象看見了玄琴殿那三個飄逸而幽雅的字。周圍的一切又漸漸浮動在了磬音磬音眼前。

詫異地看著腳下青綠色的階梯,磬音看見玄琴殿的殿門開啟了一條縫隙。裡面光芒四射。磬音心中一動,看來樂仙的仙格就在玄琴殿大殿中。

望著最後一級階梯,等待她的又是哪一首絕世的名曲呢?

~~~~~~~~~~~~~~~~~~~~~~~~~~~瀟瀛出品~~~~~~~~~~~~~~~~~~~~~~~~~~

瀛感嘆一下: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因而這個佳話得以流傳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與鍾子期之間那種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當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斷絃絕音。岳飛在《小重山》一詞中“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正是伯牙當時心境的準確反映。伯牙的絕琴明志,一者做為對亡友的紀念,再者為自己的絕學在當世再也無人能洞悉領會而表現出深深的苦悶和無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爾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難以領會其樂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會感到孤獨,才會發出知音難覓的感慨。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戰國的諸子典籍多次記錄轉載,是與當時“士文化”的背景分不開的。先秦時代百家爭鳴,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國家觀念淡薄,並不忠於所在的諸侯國。這些恃才之士在各國間流動頻繁,他們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們希望能遇見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諸侯王公,從而一展胸中所學。這幾乎是幾千年來所有讀書人的夢想。然而能達到此目標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一生懷才不遇而汲汲無名,有的或隱身市肆,有的則終老山林。由此可見,《高山流水》在先秦時代就廣為流傳,是因為這個故事背後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來引起無數人的共鳴當在情理之中了。

大家幫瀛投票啊‘‘‘

十八章 鈞天廣樂

大大們,你們一定要原諒瀟瀛。偶今天明天后天考試。所以‘‘‘‘‘‘

大家支援‘‘‘投票‘‘‘PK^…^

~~~~~~~~~~~~~~~~~~~~~~~~~~~瀟瀛出品~~~~~~~~~~~~~~~~~~~~~~~~~

青色的光芒再次籠罩了磬音,將她映照的彷彿卓爾不群的青色蓮花。眼前的青色好象水幕一樣從四面八方盪漾開來。

磬音眼前一花,一道赤紅色的光芒向周圍擴散。磬音忍不住用手遮住雙眼,來適應赤紅色光芒給她感官上帶來的刺激。

睜開雙眼,似血的殘陽映入眼簾。彷彿一隻充滿暴怒與悲哀的紅色眼眸,向大地訴說著千年的悲哀。

磬音直視著血紅色的殘陽,心中竟然湧起了一陣陣悲哀,彷彿有什麼久遠的記憶要跳進腦海中一樣。

這是怎麼回事?到底什麼東西被她遺忘了?為什麼這個場景如此的熟悉?在心靈中湧起久遠的惆悵?

不等磬音繼續回想,一陣驚天動地的喊殺聲轟然響起。磬音身型一震,從思緒中出來。

來不及整理彷彿是碎片般的記憶,天邊黑雲滾滾,直逼不遠處的一座高聳的上方有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被一團金色的霧氣籠罩,看不真切。

城池的大門洞開,兩軍人馬在廣闊的平原上撕殺。濃煙籠地角,黑霧鎖天涯。積風生烈焰,赤火冒紅霞。

一陣狂風席捲而過。滔滔烈火,無風不能成形;蕩蕩狂風,無火焉能取勝。風隨火勢,須臾時燎徹天關;火趁風威,頃刻間燒開地戶。

金角悲鳴,天昏地暗。赤紅色的日漸漸隱藏了身子,彷彿不願意看見此刻大地的慘狀。

慘白的月探出頭來。徵雲籠地戶,殺氣鎖天關。天昏地暗排兵,月下星前佈陣。戰將廝殺,千匹戰馬如龍,飛奔在廣闊的平原裡。

燈影戰馬,千條烈焰照貔貅;火映征夫,萬道紅霞籠犭解豸。

一員大將從城池那邊的軍隊中賓士而出,身影不像其他人那麼魁梧健壯。她身形纖弱,英姿颯爽。竟然是一個女子。

開弓射箭,星前月下吐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