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告於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官黃來福得知:播州蠻賊楊應龍,戕滅土官支屬,謀奪官職地方,敵殺官軍,兇惡逾甚。今特命爾前去提督軍務,剋期出征,照依兵部議奏事理,博採眾論,講畫方略,會計錢糧,酌量地方遠近,官兵多寡,隨宜徵調,會合剿殺。各該鎮、巡等官俱聽節制,一應軍馬錢糧等事,悉從便宜區處。爾須親臨排程,申嚴號令,相機殺賊。各兵所得賊人財物畜產,就給本兵。斬獲功次,送巡按御史紀驗明白,以憑升賞”
下面是剋期出征的時間表,兵部的官印公章等。
原來是一份任命自己出徵播州的文書,總督三省軍務,平播州蠻賊楊應龍看著手中的公文,黃來福眼中精光一閃:“這場戰事果然來到了,看來自己又要領兵出征了,不過這也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嗎?”
其實從幾年前開始,黃來福便一直關注著西南端這場歷史上有名的戰事,就是萬曆三大徵最後一徵的播州之戰,所以眼下有這份任命出征的兵部文書,黃來福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播州之事,己經連綿數年,規模浩大,遍及三省千里之地,主人公便是這個播州土司官楊應龍。
說起播州,當時明朝為了治理西南各省眾夷,在各地設立了眾多的土司官,播州就是西南的眾土司之一,此時播州大至就是後世的遵義地帶,位於川、貴、湖之間,遠於王化,山川深阻,地勢險要,方圓二千里,為西南夷中之最大者,民悍而財富。自唐代幹符年間楊端入播來,楊氏歷經唐、宋、元、明二十九世八百年未變,累世在此做官。
明初時,楊堅率眾附明,遂被命名為播州宣慰司。隆慶五年時楊應龍父楊烈死,隆慶六年楊應龍襲職宣慰司使。楊氏歷代統治播州,勢力盤根錯結,特別是這個楊應龍,生性雄猜、陰狠嗜殺,早有不臣之心。由於他多次應徵參戰,深知川兵之脆弱,遂有佔據蜀地之心。
萬曆十四年,楊應龍因從調有功,升任都指揮使,加封為瞟騎將軍。很快又因為向朝廷進獻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賜飛魚服。這讓他更是驕橫,輕視禮制,居所內雕龍飾鳳,又擅用閹宦,儼然是一個土皇帝。
楊應龍為人狡詐多疑,好以誅殺立威,結怨甚深,所轄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紛紛叛離。楊應龍聽信寵妾讒言,殺妻及岳母,妻叔張時照嚮明廷告其謀反。
萬曆十八年,貴州巡撫葉夢熊也上奏楊應龍不法諸事,力主勘問。萬曆二十年,楊應龍赴渝受審,依法當斬。時倭人進犯朝鮮,楊應龍請求獻金贖罪並帶兵徵倭,朝廷允准。
不過隨後繼任四川巡撫王繼光堅持嚴提勘結,楊應龍抗命不出,朝廷下令進剿。萬曆二十三年五月,朝廷革楊應龍宣慰司使,由其子楊朝棟理宣慰司事。其後楊應龍糾集部眾,在川、黔一帶攻城奪地,大肆搶掠,殘害百姓,擊殺官軍,十分猖獗。
萬曆二十四年,楊應龍派兵襲掠餘慶、大呼、都壩,焚劫草塘二司及興隆、都勻各衛,圍黃平,戮重安長官家。萬曆二十五年,楊應龍劫四川江津、南川諸邑,襲擊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並侵擾湖廣四十八屯,阻塞驛站。
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楊應龍大掠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很快又侵入湖廣偏橋衛城中,俘指揮陳天寵,羅承恩諸人及子女。楊應龍獸性大發,大索城中,令手下奸yin城中女子,或令被掠女子裸體坐於木叢中,其軍士嘻笑射樂,又或燒蛇從陰入腹,人蛇俱斃。又掘墳墓焚屍,灰飛蔽天,朝廷震怒。
萬曆二十七年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等率兵三千進剿。楊應龍令其弟楊兆龍、子楊朝棟至飛練堡迎戰,官軍無一生還,江東之被革職。
到了這個地步,萬曆皇帝己決心平定楊應龍叛亂,此時明朝援朝抗倭戰事已經結束,萬曆皇帝令前四川巡撫李化龍為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總督川、湖、貴三省兵事,決意進剿。同時間,還不斷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除三省兵力外,雲南、陝西、山東、河南、寧夏、天津的兵士皆在徵援之列。
李化龍於萬曆二十七年三月奉旨總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軍務後,五月進入四川,即請設標兵,並傳檄總兵萬鏊自松潘移重慶,並調集鎮雄、永寧各漢、土兵設防。
萬曆二十七年六月時,楊應龍乘明軍未集,大勒兵犯綦江,圍城數匝,登城後,又下令縱囚焚掠,盡取資財子女,老弱者殺之,投屍蔽江而下,水為赤。
萬曆二十八年正月,楊應龍統兵八萬,從五路攻陷龍泉土司,縱兵血洗秦江城,舉國震驚。
此時朝議賊勢眾大,官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