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楊方略巡撫的舉動,大同鎮巡撫魏允貞眼中也是閃過一絲怔然雖然不是很介意黃來福這樣一個武人做他的頂頭上司,但身為文官的優越感還是有的,他並不願意開口奉承,只是拱了拱手。
只有大同鎮總兵麻錦與他手下參將麻承勳出言奉承,激來了鎮內官員們各色異樣的目光,特別是大同鎮分巡冀北道兵備林道霽的目光看著他們,更是如)鷹般銳利。
不過麻錦聽從:己弟弟麻貴的勸說,己經決定緊緊投靠在黃來福的身旁,自然是無視這些目光了。見自己的總兵大人都如此,立時間大同鎮內的武將們氣氛熱烈了許多,好幾個武將早己決心投向黃來福,此時不顧自己上頭的兵備們臉色如何難看,他們是紛紛出言奉承起來。
這讓一干大同各鎮兵備們心暗恨,這些丘八,看我們回去怎麼收拾他們。
屬下與官見過禮後,雙方寒暄過後,接下來就是兩鎮內各官向黃來福彙報自己份內的工作情況,並向黃來福納上一系列的政務文冊,以供總督府垂詢存檔。
黃來福任總督後,由於兩鎮的軍務餉都歸他主理,所以相關的事務極多,依大明普通的官員授職到任須知目錄,便有祀神、恤孤、獄囚、田糧、倉庫、公廨等三十一條,加上現在兩鎮的軍務也是屬於黃來福管,所以事務更是繁多。
最先出來彙報的是山鎮楊方略巡撫,黃來福任兩鎮總督後,他便算是黃來福的司屬官員,雖然他的品級與黃來福相差不多,但依大明的官員禮,他卻得先向黃來福行兩拜禮後,再站著向黃來福彙報工作。
他作這種舉動時,眾人都是眼睜睜:看著他,堂堂一鎮巡撫,向一武人行兩拜禮,這情何以勘啊。楊方略巡撫心下一嘆,不過隨後他打起精神,什麼也不想,仔細向黃來福彙報工作起來。
楊方略巡撫作為一鎮之首,管著山西鎮內大小的軍務糧餉等,鎮內各道的城堡,軍馬,錢糧,倉儲,屯田等物,都是歸他管理,自然是事務極多。
此時黃來福手上己是拿著一份楊方略巡撫摘錄的山西鎮大小事務文冊,他一邊仔細看著,一邊聽著楊方略巡撫的彙報。
楊方略巡撫提點了鎮內的大小諸事,又吹噓了一陣自己的功勞,特別是寧武道這些年的變化,當然,他也重點提出這其有劉堂生兵備及黃來福以前的功勞,不過他也提出鎮內問題極多。
總體來說,楊方略巡撫提出的問題就是鎮內糧餉不足,各處屯田產量稀少,特別是各堡的吃空餉,喝兵血現象嚴重,比方說萬曆初年山西鎮就統計過。
鎮內兵冊上原額有軍士五萬五千二百餘員,後來清點,見額官軍只有二萬五千餘名。原額兵冊上有馬匹二萬四千餘匹,見額馬驢只有六千五百餘匹頭,這數目相差太大。
這己經是萬曆初年的現象了,現在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鎮內見額兵馬不足,戰力微弱,不過在兵冊上,仍是存在著數萬的兵馬,這都需要朝中及鎮內每年撥下大批的糧餉。
他這話出口後,山西鎮的許多武將的臉色難看起來,連一些兵備臉上也是難看。吃空餉,己經是牽涉到一個龐大的利益網。
據楊方略巡撫說來,眼下山西鎮內數萬的將兵及軍馬中,糧餉,軍械,服飾,草料等各樣花費巨大,這些缺乏訓練的兵馬,一年就需要從朝中運來京運年例銀二十餘萬兩。此外還有本地省份供應的草料,屯糧米豆等幾萬石,折色銀三十二萬餘兩,此外還有十萬餘兩的鹽課銀。
或許楊方略巡撫覺得從朝中運來二十餘萬兩的年例銀不覺什麼,不過山西省及山西鎮本地還要供應高達近五十萬兩的軍費糧餉開支,他卻覺得當地民眾的負擔太沉重了。
而且這些年晉地災害不斷,百姓們己是承受不住沉重地軍隊開支,能供應的糧餉越來越少。加上京中運來的年例銀雖說定額是二十萬兩,不過卻是經常拖欠。
特別是這幾年,更是一年年的短缺。至於錢額不足更是常事,有時一年能運來十萬兩年例銀己經算是很不錯了,這當然不能滿足當地軍隊的需求。
糧餉問題現在己是成為困擾山西鎮上下的大事,放在國朝初時,那時還有許多的屯糧收入,可以很好地解決當地的軍隊問題。如明初時山西鎮有屯田地三萬三千餘頃,合田地三百餘萬畝,徵收的屯糧子粒,可以很好地解決當地的軍隊用度問題。
眼下鎮內各處的屯田,唉,不說也罷!
楊方略巡撫一點一點道來,黃來福只是點頭,並不先期發表自己的意見。
正文 第265章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