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算,眼下寧武營有兵二千一百一十六人。士兵每人每月以一兩五錢銀子算,軍官每人二兩銀子到十兩銀子不等。
大明軍餉的發放是半年或是一年一次,由於他們地前主人劉明安倒臺後,他們事實上被視為普通營兵,糧餉發放老是拖拖拉拉,他們己經有半年沒領到軍餉了,冬天來了,也要有冬衣。此外還有馬匹的馬料錢等。至於吃空餉,寧武營倒是出奇地沒有。
其實以寧武營的軍將們來說,雖現在同樣算是黃來福的家丁,但他們的待遇,可趕不上來福營,來福營的普通士兵們,每人每月都有二兩銀子地月錢。每月發放,此外吃喝住等都是軍中包了。不過寧武營的人己經滿足了,他們也有自知知明,知道自己可不能與來福營的將士們相比。
按黃來福的老方法,士兵們領取糧餉時。都是一個個唱名給與,並不經手軍官們,這樣可以避免軍官們的吃空餉,喝兵血。一般家丁們地糧餉剋扣雖不如營兵衛所軍中那麼厲害,但也多少存在這種現象,寧武營既然己經由黃來福管理,就要按黃來福的方法來。/
這樣的方法。自然是讓劉全利等一些軍官們有些遺憾,糧餉不能由自己經手,就沒有了剋扣軍餉的條件。不過黃來福對他們說了,只要辦好那件事,以後每年都有大把的分紅,所以現在的劉全利。己經將自己視為財主,有點不在乎這些小錢了。
何如鎮在上面分發軍餉冬衣。寧武營將士們個個上前領取,在名冊上畫押,個個是興高采烈。到手的白銀都是上好地成色,冬衣也是五寨堡生產的大明樣式呢絨軍大衣,帶有羊毛軟圍脖,溫暖舒服。讓人人都是歡喜不己,滿場都是熱鬧的喧沸之聲。
很多寧武營的官兵還是寧武關當地人,他們拿到豐厚的糧餉冬衣回家後,他們城內城外的家人,個個同樣歡喜不己。這個冬天。他們一家人好過了。
寧武營正式成為黃來福地標兵之一,又拿到了豐厚的糧餉。溫暖地冬衣後,城內餘下的營兵衛所軍們。自然也是非常羨慕。不過對於這些人,黃來福卻是沒辦法一下子全部養活。不過他有方法,將來讓這些人自食其力,自己養活自己。
而聽了這個事,楊巡撫與劉兵備都是暗罵不己,這個黃來福,是在顯擺自己有錢嗎?特別是劉兵備,在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張文保將糧餉發給各道後,由他掌管著寧武關當地糧餉的發放。
他心中暗暗罵道:“黃來福,我倒要看看,以後我將當地糧餉都卡得緊緊的,看你怎麼都用自己府中的銀錢放發,我倒不相信,你就這麼有錢!”
糧餉發放完畢後,看著場面的歡騰,劉全利跳上一個高臺,大聲叫道:“弟兄們,拿到糧餉冬衣,高興不高興?”
下面是異口同聲的歡呼聲:“高興!”
“軍門這樣厚待我們,我們要不要效死?“為軍門效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我們就拿出點本事,讓軍門看看,接納了我們寧武營,是決對值得的!”
寧武關這些天,由於黃來福的到來,熱鬧的訊息一直不斷。/
由於黃來福放出風聲,要在寧武關幹一些大事,做一些大買賣。黃來福地成功這些年各地各人都是有目共睹地,品牌己經是非常的堅硬。特別是五寨堡商人中,更是對黃來福充滿信心,在黃來福來寧武關後,他們先先後後地,也爭先恐後地湧入了寧武關。
看五寨堡商人越來越多,本地的商賈自然是坐不住,不管怎麼說,他們可是本地人,現在黃軍門成為寧武關總兵,也算是寧武人了。
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大買賣,怎麼也要關照下本地鄉梓父老才是。因此這些天,寧武關地商賈們拜訪黃來福也是絡繹不絕。
黃來福的規矩是,要與他合作,先投資,先做出一些讓他滿意的事再說。他無意中放出話來,寧武關身為鎮城,卻是街道坑坑窪窪,破爛不堪,垃圾遍地,與鎮城形象一點不合,他見了甚是痛心。
各商賈們都是非常精明的人物,聞絃歌而知雅意,在黃來福操閱的五天後,寧武關的各商賈們,己經是捐出大批的銀兩,仿效五寨堡,對堡內進行修葺。
又從大五寨堡水泥廠中購買水泥,在鎮城各街道上鋪設乾淨整潔的水泥路。這讓黃來福的大五寨堡水泥廠大賺一筆不說,還讓寧武關的許多百姓找到了吃飯的飯碗。
在寧武關各街道忙碌修葺,一片繁忙熱鬧的同時,寧武關內又出現訊息,黃軍門要在寧武關外各地建立超大煤礦,規格比神池堡大煤礦要大多少倍,如果建成後,獲利可是非常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