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三兄弟,在家丁們的護衛下,衝鋒在前,勢不可擋。黃來福全身重甲,身上臉上,到處是橫飛的鮮血,他揮舞著沉重地鐵柄關公刀,直上直下,所向披靡。江大忠等人,緊緊地保護在黃來福的身前身後。
只可惜,城上亂軍勢力太強,跟上來的大明軍士還是太少,李如松和黃來福等人,最後又不得不退了回去,從雲梯上下來。
此時己近中午,各大明軍隊都是吃午飯,趁著城下官軍吃飯的工夫,承恩率死士縋下城來,將雲梯全部燒燬。
七月六日。
城內的原指揮趙承光,聯合了葛臣,姚欽,還有武生張遐齡,百戶姚欽等五十餘人,欲裡應外合,以燃火為號,獻出城門。
不過三邊總督魏學曾害怕其中有詐,只是答應調兵遣將,並未真正做攻城的準備。雖說黃來福從後世資料中得知這次的內應是真的,極力勸說魏學曾,但魏學曾還是猶豫不決。黃來福遊說李如松,李如松也是懷疑有詐。
到了半夜,城中果然譙樓點燃,南門、北門火也燃起。最後城門大開,但城外官軍卻是不敢進城。黃來福害怕自己勢單力薄,也不敢進城。這時,城內的叛軍己是驚動,趙承光等人被抓回。最後,趙承光,姚欽等五十人被斬首,首級掛於南門城樓之上。
只有葛臣見大勢已去,率領殘部將城內糧庫點著,一把火燒成灰。葛臣雖死,但城內糧草已是斷絕。這讓城內叛軍銳氣盡失。
七月七日。
甘肅副總兵官劉承嗣攻北關,穿鑿地道,為劉東陽所破。李如松又領軍攻城,以鳴鏑與城上叛軍攻射,各有傷亡。
到了這天,經過幾日慘烈地攻城戰,五寨堡軍隊死傷己經到了150人,這讓黃來福心寒。他心想,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自己苦心練出來地精兵,不是無意義地消耗在這殘酷的攻城戰中地。
想到這裡,黃來福心中己是有了主意。
正文 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6…12 18:55:18 本章字數:3909
萬曆二十年七月八日,公元1592年8月15日。
農曆的七月八日,己經是秋天了,天氣也慢慢轉涼。放在五寨堡,想必此時己經全民總動員,開始了春小麥的收割。
不過放在寧夏城附近,卻還是一片衰敗的情象。斷垣殘壁,家園殘破,人民流離失所。好在不久前,萬曆帝下旨免了陝西和寧夏兩地的全部稅糧,讓兩地百姓的日子不至於雪上加霜。
此時三邊總督魏學曾,甘肅巡撫葉夢熊,寧夏巡撫朱正色,正在寧夏城下巡視,他們身旁,跟著一大票的各軍鎮的總兵武將。不過提督李如松陪著監軍梅國楨,卻是沒有跟來。
看著城下的情形,朱正色嘆了口氣:“兵兇戰危,古有明訓,果然受苦的還是百姓。按在往日,寧夏向有塞上江南之美譽,灌溉方便,土地肥沃,此時必是麥粒滿倉,哪如眼前這般的滿目瘡痍。”
魏學曾也嘆道:“只是戰火不止,百姓終不得迴歸家園。”
葉夢熊皺著眉頭:“就不知寧夏賊哪日能平,看眼前的情形,賊勢仍是眾大,要攻破城池,難啊。”
眾人都是沉默不語,後面的各位武將也都是大眼瞪小眼,讓他們上陣殺敵沒問題,但讓他們獻計,各人就沒有辦法了。黃來福心中一動,他走上前去,抱拳施禮道:“總督大人,兩位巡撫,末將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幾個文官都是哦了一聲,連眾武將都是看向黃來福。魏學曾對黃來福印象很好,他微笑道:“黃將軍有什麼妙計只管說出來,老夫倒是很有興趣聽聽。”
黃來福回禮道:“是。”
他道:“末將曾看過寧夏城四邊的情形,該城正居釜底,城西北低下,觀音湖。新渠,紅花渠,金波湖,三塔湖環抱城池。大人試想,若是遣軍士環城築堤,到時引水灌城。寧夏城破指日可待。”
眾人都是吸了口氣。黃來福這計好厲害。連身後地眾武將們都是議論紛紛。
魏學曾撫須沉吟不語。朱正色低頭沉思。葉夢熊出聲道:“此計倒也可行。只是引水攻城。只慮城中百姓會否死傷眾多。有違聖上仁義心懷。”
黃來福心想。這水攻之計。歷史上就是葉夢熊你想出來地。果然是你第一個贊成。
想到這裡。黃來福笑道:“葉大人宅心仁厚。末將佩服。大人所慮末將也有想過。我軍三面築堤後。到時放水慢慢灌城即可。水淹城牆。使牆根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