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不過李巡按認自己為民作主。不管如何。他都要彈黃來福。

他撫須沉吟。一條條。一件件事情湧上心頭。最後寫下了《請旨嚴行查究山西鎮總兵黃來福疏》。

現在的黃來福。不知什麼時候。他的一舉一動己是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前些時間五寨書院一些不聽話文人被趕走。還有商賈被清理的事。在山西鎮各地鬧的沸沸揚揚。

一些時間裡。許多被驅文人們到李巡按治所處哭訴。成為了寧武關當地的一景。對這個事情。除了一部'讀書人外。大多數人都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閒談後就算了。對他們來說。緊跟著黃軍門幹活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這些事情發生後。也讓黃來福更成為各人注意的焦點。不久後。他搞出了《五寨堡新聞報》。又引起了更大的關注。這種報紙的形式。讓各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各階層的歡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邸報從唐時興起。發展到明朝後。制度己經非常完善…天裡。批章奏傳下後。六或通政司把這些章奏經過篩選編輯後。形成統一的稿。然後釋出訊息…天抄傳…期邸報刊登的訊息最少在1條左右…期字數至少在500上。最後站每五日集中送報一次。

明初中時。邸報由各省派駐京城的提塘官抄錄。然後傳送回各省。幾乎每個府州。每年都需要抄報銀近百兩。以專僱在京抄報人的支出。還有卒的送報費支出。

也確實。邸報抄報的傳遞速度總是快過正式的公文運轉。如海瑞尚未接獲調令。卻先從邸報上的知了將換一個崗位的訊息。當然了。由於通政司負責傳抄邸報內容的官員們受到嚴格的控制。沒有自行採寫新聞與評論的權利。而且由於朝廷控制邸報的嚴厲。禁止抄報。在大明。邸報的讀者群並不廣。多為一些地方官員。一些京官們與貴族。還有一些士大夫及地方官的幕僚座上客親友等人。普通百姓是很難看到邸報的。

當然了。百姓商人們獲知朝政訊息的渴望是強烈的。只是大家苦於沒有相關的渠道。許多不差錢的百姓富戶們就結交官員。希望能獲的邸報。如西門慶就有本事從從巡按衙門那弄來邸報。雖說拿到手後。這類手寫抄傳的邸報價格不菲。

而且。這也是違法的。又不知道經過幾手。邸報在層層下傳的轉抄傳報中。其中的內容也相應的受到某種程度的刪節和篩選。因為各級官員在邸報的傳抄過程中。往往只抄傳與自己有關係的和自己感興趣的訊息報道。無關的和無興趣的。他們就不會抄傳。

到了萬曆時。民間出現了許多民報商人。專門販賣邸報。形成了很大的售賣網點。還出現了許多印局和報館。這些商人相互競爭。甚至直接買通某些官員的小廝或司禮監的太監。將奏章內容提前透漏出來以供販賣。如此一來。邸報獲取的容易度流通範圍增加了許多。

不過還是有很大限制。比如民報館只能轉載及販賣官報。禁止自己編寫新聞及評論。讀者群也多為讀書人。價格也不菲。

如《五寨堡新聞報》?如此的肆無忌憚。視律法為無物。自己採寫新聞與評論不說。還登商人的廣告。還連載傳奇小說。還有各樣的商事及農事資訊?

這多麼讓人新鮮?因此《五寨堡新聞報》發行後。不說五寨堡各人爭先購買。就是堡外各州各縣的讀書人。商人。還有一些識字的百姓們。都是爭先恐後購買。

特別是那些文人們。一邊罵著報紙內容噁心。因為上面多為拍黃來福及萬曆帝馬屁的內容。一邊罵黃來身為總兵。知法犯法。一邊罵報紙低俗。雖然這份報也是用邸報所用的“宋體字”。但因為

'邸報都是文言文。只有《五寨堡新聞報》用白話文。俗易懂。但還是不免讓讀書人們鄙視。

不過雖說如此。文人們還是爭先恐後地購買。一邊罵噁心。一邊卻是以讀《五寨堡新聞報》為榮。現在大家見面都是說。今天你看《五寨堡新聞報》了嗎?

最重要的是。《五寨堡新聞報》新鮮不說。還便宜。厚厚的一大疊報紙。才一文錢。就算升斗小民們。買的起啊。這也是黃來福只用於宣傳的目的。不差錢的緣故。明末雖然木活字印刷己經起步。但此時報紙的主流仍然是手抄。時而也有雕版印刷。黃來福則是用金屬活字印刷。速度快的不的了。

《五寨堡新聞報》內容新鮮。又滿足各階層的求知慾。知**。己此傳播速度的飛快地可以理解的。民報商人們都是爭先恐後地販賣該報。一個多月後。《五寨堡新聞報》己經傳出山西。走向外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