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部分

聞進展順利。滿意地點了點頭。內心很期盼別年該地地樣子。而黃來福地風格就是儘量放權於手下。五寨堡各農場畜場經營多年。己經形成了完善地發展制度。顧世寶。王啟年等人來京後。黃來福就將宛平三宮皇莊地事宜盡數地交給他們。自己倒是閒了下來。

萬曆帝站起身來,負手在閣內來回踱了幾步,嘆了一聲:“這兩年來,國用日匱。平寧夏,徵朝鮮,費銀數百萬,眼下倭人蠢蠢欲動,怕又將進行第二次平朝之戰,又不知要費銀幾何。只是國庫空虛,連坤寧、幹清二宮因為火災,都無錢重修,國家無錢如此,真是讓人嘆息,不知黃愛卿有何妙法?”

第一次朝鮮之戰時,萬曆帝就問過黃來福相同的問題,眼下又重問,顯見財政的窘迫,萬曆帝的無可奈何。這幾年中,對於相關問題,黃來福也仔細想過,當下他道:“回皇上,依臣反覆思量,對於農稅的徵用,國朝潛力己是挖掘殆盡。從古以來,只聽說過農民造反,沒有聽說過商人造反的,農民不可壓之過甚,商人則殺之無妨。將來想要財政豐盈,唯有從國家的商稅,礦稅,或是發行國債等方面入手。”

依黃來福的想法,大明發展到現在,商業繁華,如果商稅徵收完善得力,一年收個幾千萬,上億兩銀子,實在是很輕鬆。依黃來福從膝上型電腦中收載下來的史料中得知道,萬曆期中,大明的商業稅收入中,包括鹽稅有250萬兩,茶稅有

兩、市舶稅有兩、透過稅有60萬兩、營業稅有20::)不過區區340萬兩。

而放在南宋末時,光是鹽、酒、茶三項,一年收入就為萬貫,假設宋代一貫錢大約相當於明代的一兩銀子,這便意味著宋朝在這三項上地稅收是明代的十七倍!還不計其它的商稅收入。明末的商業繁華,肯定是超過宋末的,所以說,大明在商稅礦稅的徵收上,是非常有潛力可挖的。

不過這如要徵收,便涉及到非常複雜的事情,畢竟現在的大明是官商一體,進行經商的人都是官員們地家人或者奴僕,任何賺錢地行業,都有他們的身影在後閃動。動了那些商人的錢,便等於動了百官們的錢,百官又全是文人,高階知識分子,掌握了此時全大明的話語權,可想而知,到時會有一場血雨腥風地爭鬥。不過黃來福倒是知道萬曆帝有這個魄力與膽色,換成他軟弱的老爹隆慶帝,黃來福便不會說這番話了。

黃來福說話這麼直接,萬曆帝不由輕咳了一聲,不過他就欣賞黃來福這種性子,直上直下,不虛偽,又全是為了自己考慮。他點了點頭,道:“此事朕會仔細思量。”

對於萬曆帝來說,徵商稅,開礦等,這是肯定要辦地事,不過他還需要更多的財源,最好是一些立竿見影的財路,當下他轉移了話題,道:“黃愛卿經理三宮皇莊順利,朕有意再將各處皇店交於愛卿經營,你看如何?”

黃來福道:“臣謝過皇上厚愛,不過皇店不比皇莊,各類事物繁雜,各位經理皇店的公公們也管理得不錯,臣自認不比他們更高明,或許,臣可以進項一些賺錢的專案,與各位公公一起經理。”

確實,皇莊自己有後世的眼光見解,可以依大農場似地方法獨特發展。不過在商業上,黃來福不認為自己就比眼下大明各位商賈太監們更高明。在此時的大明,商業繁華,光光在北京,就有商販四萬餘戶,經營範圍涉及130多個行業。在江南江北,豪強大賈們也是不計其數,擁有百萬或千萬地富商比比皆是,如此時的大鹽商譚景清、大珠寶商屠宗順、大木材商王天俊等,都是富商巨賈地代表人物。

這些大商賈們,壟斷了諸多的行業,背後又是有著高深地背景,就算黃來福有萬曆帝的支援,但要與這些人竟爭,也是怎麼死都不知道。大明初期,本來有眾多的官營手工業工場,分佈在全國的各大中城市中,如營繕清吏司,光光在北京,便建立了手工工場11C個,什麼琉璃瓦、磚瓦、木材、銅鐵器皿、各種木桶、蒸籠、木炭、龍床、傢俱、冠冕、袍服、鞋襪等等,都在經營之中,不過到萬曆時期,他們都倒閉得差不多了。由此可見民商的力量。

對於皇店,歷史上名氣不好聽,明史上稱其“盡籠天下貨物,令商賈無所謀利”,事實上,各處的皇店總共加起來,每年經營所得,收入內庫的錢不過八萬兩銀子,就算連皇室的牧場、皇莊、皇店三項合在一起計算,每年也不過二十三萬兩白銀。還不如大鹽商譚景清一年的所得。

皇店的利潤,也遠不如此時一些商賈們經營的事物。

還有皇店事物繁多,利益糾纏不清。經營的專案也單調,除了一些花酒鋪,一些雜貨